挚虞

挚虞(?—311)是西晋时期的京兆长安人,字仲洽。他年少时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他举荐贤良,被任命为中郎,后来升至卫尉卿的官职。在惠帝永兴元年,他随帝到达长安,但后来他流离失所,逃到鄠杜之间,最终返回洛阳。他官至太常卿。在怀帝永嘉中,洛阳遭受荒乱,人们饥饿到相互食用,挚虞因为饥饿而死去。
挚虞的著述非常丰富,其中包括《文章志》、《文章流别集》等作品。明代的学者还辑录了他的作品,出版了《晋挚太常集》。 挚虞的诗词>>

谢混

谢混(?—412)是东晋陈郡人,字叔源,小字益寿。他是谢安的孙子,也是孝武帝的女婿。谢混年轻时就以才华出众而享有美誉,尤其擅长写作。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且在官场上不断晋升,先后担任中书令和尚书左仆射等职务。
然而,谢混的一生并不顺利。他因为与刘毅结党而被指控,最终被刘裕所杀。这个事件使得谢混的生命戛然而止。
总结起来,谢混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出生于陈郡,字叔源,小字益寿。他以才华出众而闻名,袭父爵,并在官场上不断晋升。然而,他因与刘毅结党而被刘裕所杀,终结了他的一生。 谢混的诗词>>

王康琚

王康琚是西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反招隐诗》。关于他的个人信息,我们了解到他是一位男性,属于汉族。
然而,关于王康琚的出生和死亡的确切日期和地点,目前的资料并不充足。由于西晋时期的历史资料有限,很多诗人的生平事迹都无法完全考证。因此,我们无法提供关于王康琚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
尽管如此,王康琚作为西晋时期的诗人,他的作品《反招隐诗》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反思。这首诗也被后世的文人学士广泛传颂,成为了王康琚的重要艺术遗产。
总结起来,王康琚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汉族男性诗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反招隐诗》。然而,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尚不清楚。 王康琚的诗词>>

董京

董京西晋人,字威辇,出生年份不详。他初到洛阳时,常常披发行乞,自由自在地吟咏。在洛阳,他与著作郎孙楚交谈,彼此对诗歌有着共同的兴趣,因此他们一起返回了故乡。
然而,董京西后来选择了隐居,他留下了两篇诗作,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不知所终。关于他的生平和死亡的具体细节,我们无法得知。 董京的诗词>>

阮修

阮修(270—311)是西晋时期陈留尉氏人,字宣子,阮咸的从子。他对《易经》和《老子》非常熟悉,擅长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王衍曾向他请教《易经》,深为他的才华所折服。他与王敦、谢鲲、庾亮一起被称为王衍的“四友”。他对于鬼神的存在进行了否定,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他性格简朴,不过分追求世俗的事物。他生活贫困。王敦曾任命他为鸿胪丞,后来他又担任太傅行参军和太子洗马。后来他因逃避乱局而南行,最终遭到了害死。他原本有一部著作,但现在已经失传了。 阮修的诗词>>

孙拯

孙拯(?—303)是西晋时期吴郡富春人,字显世。他擅长文学,初任吴国黄门郎。吴国灭亡后,他投奔晋朝,被任命为涿县令,因为在政务上表现出色而声名鹊起。晋惠帝太安初年,陆机担任成都王司马颖的大都督,他邀请孙拯担任司马一职。然而,不久后陆机的军队战败,他们被诬陷受贿,受到调查和抄家的待遇。孙拯的两踝骨被打断,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拒绝改变陈述,最终在监狱中死去。 孙拯的诗词>>

阳固

阳固(467—523)是北魏北平无终人,字敬安。他年轻时热衷于侠义之事,喜欢剑术,直到26岁才开始热衷于学习,广泛涉猎各种篇籍。他曾担任北平太守,施行了一些惠政。但因为某些事情被免职。后来他被任命为给事中,担任侍御史,勇敢地弹劾不畏强御。然而,他再次被免职。他著有《演赜赋》,以阐明幽微通塞之事。孝明帝即位后,清河王怿任命他为步兵校尉,同时担任汝南王悦的郎中令。阳固多次直言不讳地劝谏,悦对他非常敬畏。然而,怿被害后,阳固独自前往丧事地点,表达了自己的哀悼之情。他的地位一直升至前军将军。 阳固的诗词>>

徐广

徐广(352—425),东晋东莞姑幕人,字野民。他是徐邈的弟弟,性格好学,涉猎百家数术,对各种学问都有研究。
徐广曾被谢玄辟为从事,后来逐渐升迁至秘书监,并被封为乐成侯。在任职期间,他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撰写了《晋纪》。
然而,当刘裕代替晋朝成为新的统治者时,徐广已经年老,他请求退休回家。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热衷于读书,对知识没有丝毫的倦怠之感。
徐广的生平事迹主要集中在他的学术成就和官职晋升上,没有具体提及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 徐广的诗词>>

王彪之

王彪之(305—377)是东晋时期琅邪临沂人,字叔武,小字虎犊。他二十岁时头发和胡须已经变得皓白,因此被称为“王白须”。他是王导的从子。起初担任左著作郎和东海王的文学官职。后来历任侍中、廷尉,转任会稽内史,居住在会稽郡八年。他豪右敛迹,吸引了三万余人归附他。当时大司马桓温势力强大,王彪之力阻桓温夺取帝位,因此被免去官职。后来他又恢复了仆射的职位。桓温将废除海西公的地位,命令王彪之制定仪制。孝武帝宁康元年,桓温去世,王彪之被迁任尚书令。他与谢安共同掌握朝政,最终官至光禄大夫。王彪之精通经传,熟悉历史故事,常常引用来确定朝廷的礼仪。他所记录的仪规被收藏在青箱中,世代相传,被称为“王氏青箱学”。他有一部文集,但已经失传。 王彪之的诗词>>

成公绥

成公绥(231—273)是西晋初期的东郡白马人,字子安。他年少时就显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广泛涉猎经典。他性格寡欲,不追求财富。他擅长音律,他的词赋非常华丽。张华对他的才华赞叹不已,推荐他担任太常,后来又被征召为博士,历经升迁成为中书郎。他经常与张华一起受命创作诗赋,还与贾充等人一起参与制定《晋律》。他所创作的《天地赋》和《啸赋》都是传世名篇。他的作品集已经失传,明代的学者编辑了《成公子安集》。 成公绥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