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

王肃(464—501)是北魏琅邪临沂人,字恭懿,出生于464年。他是王导的后人。他曾在南齐担任秘书丞一职。然而,在南齐孝文帝太和十七年,他的父兄被齐武帝杀害,于是他逃到了魏国。在魏国,他备受孝文帝器重,被任命为大将军长史。他因为破坏了齐国将领裴叔业的功绩,被晋升为镇南将军。孝文帝去世后,他接受了遗命,担任尚书令一职,并依照江南制度制定了九品官制。在宣武帝统治时期,他被封为昌国县侯,并担任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扬州刺史等职务。他于501年去世,谥号为宣简。 王肃的诗词>>

郭遐周

郭遐周和他的兄弟郭遐叔是魏晋时期的知名名士和隐士。他们与当时的文学家嵇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经常进行诗文的交流。
关于郭遐周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目前尚不清楚,历史上对他的生平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然而,根据与嵇康的交往以及他们在魏晋时期的知名度,可以推测郭遐周应该是一位有一定文学才华的人物。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许多知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都在这个时期活跃。嵇康是其中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他的诗文作品被誉为魏晋文学的代表之一。郭遐周和郭遐叔与嵇康的交往,不仅展示了他们对文学的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时代思潮的关注。
尽管对于郭遐周的具体生平了解有限,但他与嵇康的诗文往来表明他在当时文学圈中有一定的地位和声望。他们之间的交流可能涉及诗歌创作、文学批评以及对时事的评论等方面。
关于郭遐周的死亡情况,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细节。然而,可以推测他可能像许多魏晋时期的文人一样,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总之,郭遐周和他的兄弟郭遐叔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和隐士,他们与嵇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进行了诗文的交流。尽管对于郭遐周的具体生平和死亡情况了解有限,但他们的存在和活动反映了魏晋时期文化繁荣的一面。 郭遐周的诗词>>

桓玄

根据以上内容整理补充如下:
- 灵宝(369-404年),字敬道,东晋谯国龙亢人,是桓温的儿子,袭爵南郡公。他最初担任太子洗马,后来被任命为义兴太守。
- 在安帝隆安二年,兖州刺史王恭和荆州刺史殷仲堪起兵反抗朝廷,灵宝响应他们的号召。然而,王恭被他的部下刘牢之杀害,朝廷任命灵宝为江州刺史。
- 在接下来的一年,朝廷利用离间计谋,提升灵宝为都督荆州四郡,命他击杀殷仲堪和杨佺期,控制荆雍地区,并担任荆、江二州刺史,以及荆、司等八州的都督。灵宝开始树立自己的势力,士兵和马匹日益增多。
- 在安帝元兴初,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率军讨伐桓玄,灵宝带领军队向东进军,攻入建康,杀死司马道子父子,掌握了朝政。第二年,灵宝称帝,国号楚。
- 第三年,刘裕和刘毅在京口起兵反抗灵宝,灵宝的军队被击败后西逃,最终被益州军队杀死。 桓玄的诗词>>

何劭

何劭(?—301)是西晋陈国阳夏人,字敬祖,是何曾的儿子。他年少时与司马炎关系很好。当时司马炎是晋王太子,而何劭则担任中庶子的职位。后来司马炎登基称帝,何劭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并因受贿而被有司所奏免受追究。之后,他被调任为侍中尚书。当惠帝登基时,何劭被任命为太子太师。然而,后来赵王伦篡位,何劭被任命为太宰。他博学多才,擅长写作,但非常傲慢奢侈,每天的开销限制在两万钱之内。他去世后被追谥为康。 何劭的诗词>>

阮侃

阮侃,晋代医家,字德如,陈留郡(今属河南杞县人)人。他从小就聪慧好学,对医学特别感兴趣。他曾经担任过河内太守的职务,并在此期间对本草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阮侃的主要著作是《摄生论》,共有两卷。这本书是关于保健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然而,遗憾的是,这本书至今未见传世,也就是说现在已经无法找到原始的文献。
关于阮侃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时间,目前的资料并没有提供明确的信息。 阮侃的诗词>>

庾阐

庾阐是东晋时期颍川鄢陵人,字仲初,是庾亮的后代。他从小就喜欢学习,九岁就能写文章。在怀帝永嘉末年,他的母亲在石勒的战乱中去世,因此他决定不修饰容貌,不结婚,也不从政,守节二十年不喝酒吃肉。
后来,西阳王司马羕任命他为掾,之后又升迁为尚书郎。在成帝咸和二年,苏峻发动叛乱,庾阐被迫逃亡到郗鉴那里,担任司空参军。苏峻的叛乱平定后,庾阐被封为吉阳县男。他后来被任命为零陵太守,最终官至给事中。
庾阐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歌、赋文和铭文,但现在已经散佚不全,只能找到部分残篇。他的作品以其雄浑豪放、气势磅礴而著称。庾阐于五十四岁去世。 庾阐的诗词>>

左延年

左延年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宫廷乐师,他以妙于音律和善于郑声而闻名。
左延年的出生和死亡年份目前尚无确切记载。然而,根据历史文献和相关资料,可以推测他大约生活在公元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时期。
作为一位宫廷乐师,左延年在魏国宫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精通音律,能够巧妙地运用音乐来表达情感和意境。他对郑声的掌握也非常出色,能够通过郑声的演奏来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左延年的音乐才华备受赞赏,他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他的音乐作品被认为是当时宫廷音乐的典范,对后世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关于左延年的生平事迹和具体贡献的记载有限,但他作为一位宫廷乐师的地位和才华无疑使他成为了当时魏国乐坛的重要人物。他的音乐才华和艺术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左延年的诗词>>

苻朗

苻朗(生卒年份不详)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重要人物,出生在略阳临渭,属于氐族,字元达。他是前秦皇帝苻坚的从兄子。
苻朗曾被任命为青州刺史,并被封为乐安县男。后来,他投降晋朝,并被晋朝加封为员外散骑侍郎。然而,由于他性格好争好斗,常常与他人发生冲突,因此被王国宝诬告,最终被杀害。
苻朗还是一位文学家,他有一部作品名为《苻子》。关于《苻子》的具体内容和影响,目前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供参考。 苻朗的诗词>>

祖莹

祖莹东魏范阳遒人,字元珍,出生于东魏时期的范阳。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经常白天黑夜地埋头苦读,被人称为“圣小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文学才华备受重视。在孝文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太学博士,担任彭城王元协的书记。他曾经对人说:“文章需要自己创作,形成独特的风格,怎么能与他人共同生活呢?”然而,由于贪图财物和受贿,他多次被调动和贬谪。
在孝庄帝末年,他参与了金石雅乐的制作,并成功完成了任务,因此被调任为车骑大将军。当孝武帝登基后,他被任命为太常,负责行礼事务,并被封为文安县子。在孝静帝天平初年,他因为对迁都的建议做出了贡献,被晋升为伯爵。 祖莹的诗词>>

李皓

李皓(351—417)是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建立者。他出生于陇西狄道,字玄盛,小字长生。他出身于凉州大族,通涉经史,擅长文义,同时也熟悉武艺和兵法。在北凉段业自称凉州牧的时候,李皓被任命为效谷令,后来又被推举为宁朔将军和敦煌太守,并称藩于段业。在晋安帝隆安四年(北凉段业天玺二年),李皓夺取了敦煌和酒泉,自称凉公,建立了西凉政权。他积极招纳中原流亡者,重视农业和教育的发展。李皓在位期间共立了十七年,去世后被追谥为武昭王,庙号为太祖。 李皓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