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绰

孙绰(314—371)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出生于太原中都(今晋中榆次),字兴公,是孙楚孙的后裔。他年少时就以文才著称,最初居住在会稽,经常游历山水之间。他与许珣一起被誉为玄言诗人,不仅擅长写诗,还能作赋。他曾经创作过《天台山赋》,辞藻华丽,表达深刻,被认为是当时文士中的佼佼者。他的文才备受赞誉,每当有人立碑纪念,必定请他撰写碑文。他先后担任过著作佐郎、廷尉卿等职务,还兼任著作的领导。他原本有一部作品集,但已经失传,明代的学者辑录了一部《孙廷尉集》。据记载,他的生平事迹中包含了出生和死亡的信息,但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补充。 孙绰的诗词>>

苏蕙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整理和补充如下:
窦滔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始平人,字若兰。他是窦滔的妻子,而窦滔是苻坚的秦州刺史。由于犯罪被贬流放到沙漠地区。窦滔的妻子苏氏非常思念他,为了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织了一幅锦绣,创作了一首名为《回文旋图诗》的诗作,送给了窦滔。这首诗共有八百四十个字,可以纵横反复阅读,词句非常凄惋。
还有一种说法是,窦滔在担任安南将军期间,有一位宠姬名叫赵阳台。当他镇守襄阳时,只带赵阳台一人陪伴。苏蕙对此感到非常伤感,她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织了一幅名为《璇玑图诗》的锦绣,寄给了窦滔。 苏蕙的诗词>>

张舆

张舆(字公安)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是张华的孙子,张祎的儿子。张舆世袭了张华的壮武郡公爵位,并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张舆在官场上的职位逐渐升迁,最终担任了丞相司马睿的掾属和太子舍人。丞相司马睿是西晋时期的重要官员,而太子舍人是负责辅佐太子的职位。
除了在官场上的成就,关于张舆的生平并没有太多的记载。我们无法得知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时间。然而,通过他世袭了张华的公爵位以及担任丞相司马睿的重要职位,可以看出他在西晋时期的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的声望和权力。
综上所述,张舆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官员,他世袭了张华的壮武郡公爵位,并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担任了丞相司马睿的掾属和太子舍人。然而,关于他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时间,我们目前无法得知。 张舆的诗词>>

王济

王济是西晋时期的人物,出生在太原晋阳,字武子,是王浑的儿子。他娶了西晋的武帝的女儿为妻。他年轻时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风姿英俊,善于骑射,勇力过人。在弱冠之年,他被任命为中书郎,后来又升迁为侍中。他擅长《易经》、《老子》和《庄子》,善于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修饰辞令。武帝非常器重他。
王济曾多次请求武帝不要让齐王攸回到封地,这与武帝的意愿相悖,因此被贬为国子祭酒。几年后,他重新被任命为侍中。然而,后来他又因为得罪了某些人而被贬到北芒山下。他性格奢侈,喜欢穿着华丽的服饰,享用珍贵的食物,甚至曾经用人乳蒸煮肉食。他对马的性格了如指掌,对马有着特殊的喜好。最后,他被任命为白衣领太仆。他在四十六岁时去世。 王济的诗词>>

王珣

王珣(349—400)是东晋时期琅邪临沂人,字元琳,王洽的儿子。他在弱冠时担任桓温的掾,后来转任主簿。桓温北伐时,珣负责军中的机务。他还参与讨伐袁真的战役,并被封为东亭侯。然而,他与谢安产生了矛盾,被调任为豫章太守,但没有上任。谢安去世后,珣被任命为侍中。他与殷仲堪、王恭、徐邈、郗恢等人因才学和文章而受到孝武帝的赏识。后来,他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和吴国内史,在郡内备受士庶的喜爱。随后,他被征召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后来转任左仆射,并再次担任太子詹事。在安帝隆安初期,王国宝专权,清除了旧臣,珣几乎被杀害。然而,后来会稽王司马道子杀死了王国宝,珣被任命为散骑常侍。他去世后,被追谥为献穆。 王珣的诗词>>

西晋·李密

李密(224年—287年)是西晋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政治家。他出生于四川彭山的犍为武阳,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抚养长大。李密对祖母孝敬甚笃,因此在乡里名声很好。
李密师从著名学者谯周,广泛涉猎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传》。他最初在蜀汉担任尚书郎,后来蜀汉灭亡后,晋武帝召他为太子洗马。然而,李密因为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辞去了这个职位。
之后,李密历任温县令和汉中太守。然而,他后来被免去官职,最终在家中去世。他的著作《述理论》共有十篇,但未能流传下来。
李密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陈情表》,这是一篇致力于为自己辩护的奏疏,表达了他对晋武帝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关于李密的生平,主要的记载可以在《华阳国志》和《晋书》中找到。 西晋·李密的诗词>>

张野

张野(350—418)是东晋南阳人,居住在柴桑,字号莱民。他同时学习华文和梵文,尤其擅长属文。他性格孝顺友善。他曾经通过州举考试成为秀才,后来担任南中郎府功曹,还被征拜为散骑常侍,但他都没有接受这些官职。后来他进入庐山,依附于慧远。最后他安详地坐着去世。 张野的诗词>>

释慧远

释慧远(334—416)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僧人。他的俗姓是贾,出生于雁门楼。从小就喜欢学习,通晓六经,尤其擅长老庄哲学。二十一岁时,他拜道安为师,专攻般若性空之学。晋孝武帝太元六年,慧远入庐山,结庐讲学。他还建立了莲社,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在庐山居住了三十多年,从未离开过山区。后来,人们尊他为净土宗的初祖。慧远还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等著作。据史料记载,慧远的具体出生和死亡日期分别为334年和416年。 释慧远的诗词>>

刘臻妻

刘臻妻(527—598)是隋朝沛国相人,字宣挚。他在北周时担任露门学士,后来入隋朝。他曾随高颎伐陈,负责典文翰。太子杨勇非常器重他,亲近他。尽管刘臻没有吏才,但他对经史非常痴迷,整天都在深思研究。他精通《汉书》的两卷,被时人称为“汉圣”。他还有一部集。关于他的出生和死亡的具体信息暂时无法提供。 刘臻妻的诗词>>

支遁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他出生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或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是东晋时期的高僧、佛学家和文学家。
支遁在25岁时出家,初隐于余杭山。后来他居住在支硎山,然后在剡县(今浙江省嵊县)的沃洲小岭建立了寺庙,担任行道的职责,带领僧众超过一百人。
晋哀帝时,支遁应诏前往京城,居住在东安寺讲道。三年后,他返回剡县,并在那里去世。
支遁精通佛理,他的诗文流传至今。根据文献记载,有一幅名为《神骏图》的画作描绘了支遁与他心爱的马的故事。 支遁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