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月歌》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收录在《李太白全集》卷八中。诗中描述了峨眉山的月亮,峨眉山是蜀中的一座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由于李白是蜀人,所以他将峨眉山的月亮称为故园之月。这首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创作的,大约是在开元十二年(724年)的秋天。 《峨眉山月歌》创作背景详情»
发点。诗人通过描绘峨眉山前的半轮秋月和月影映入江水的景象,展现了秋夜行船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思。诗中地名的运用巧妙,使整个诗境逐渐展开,给读者带来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的图景。虽然诗中没有过多的景物描写和抒情,但“峨眉山月”这一形象却贯穿了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点睛之笔。
整首诗以清朗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夜行船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思,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才华。诗中的意境空灵,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通过描绘峨眉山前的半轮秋月和月影映入江水的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寂静的秋夜。诗中的地名运用巧妙,使整个诗境逐渐展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对于离别的情思的描绘也十分细腻,通过“思君不见下渝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这首诗是李白的名篇之一,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流畅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中的“峨眉山月”形象生动而美丽,给人以清新的感觉。通过描绘月影映入江水的景象,诗人展现了秋夜行船的美景和离别的情思。诗中的地名运用巧妙,使整个诗境逐渐展开,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诗人对于离别的情思的描绘也十分细腻,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整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这首诗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才华,成为他的经典之作。
《峨眉山月歌》赏析详情»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中有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之句。这种解释也与诗中的轻舟、江水东流等词语相呼应。可以说,秋字在此诗中的含义是多重的,既指秋天的时候,也指月亮的形态,同时还有飞动、腾跃的意味。
第三,是对玉关一词的解读。有人认为玉关指的是长安,因为长安是古代帝王的都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繁华的景象。而另一种解释是指峨眉山的山门,因为峨眉山的山门形状独特,宛如一对巨大的玉关。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整首诗的意境来看,更倾向于将玉关解释为峨眉山的山门。因为诗中的轻舟正是从峨眉山下的江水东流而去,而玉关情则是表达了作者对峨眉山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是一首表达豪情壮志和对友人思念的诗。诗中通过描绘作者乘舟顺流而下,与山月相嬉的情景,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秋字和玉关一词也给诗增添了一种飘逸和神秘的意境。这首诗既有着深刻的内涵,又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首值得赏析的佳作。
《峨眉山月歌》赏析二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