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音。
五岳:指中国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赤城山:在河北省张家口市。
天台山:在浙江台州市。
吴越:指吴国和越国,古代两个国家的合称,位于今江苏、浙江一带。
镜湖:在浙江绍兴市。
剡溪:在浙江绍兴市。
谢灵运:唐代文学家谢灵运,字灵运,号谢安。
木鞋:古代一种用木头制成的鞋子。
天鸡:传说中的神鸟,能预示天气。
黄昏:傍晚。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形容山中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仙府:仙人居住的地方。
石门:山洞的入口。
宫阙:宫殿。
彩虹:由阳光照射在雨滴上形成的七彩光带。
魂魄:指人的灵魂。
枕席:枕头和床席。
东鲁:指山东地区。
白鹿: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青崖:指山崖。
名山:指有名的山峰。
卑躬屈膝:形容低声下气,屈服。
权贵:指有权势的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载时期的遭遇和旅程。在公元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返回他的家乡东鲁(今山东)。然而,他并没有停留在家乡,而是再次踏上了漫长的旅途。
据说,这首诗是在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时创作的。这时可能是公元745年(天宝四载)或公元746年(天宝五载)。在这段时间里,李白已经成为了一名翰林学士,他的文学才华备受赞赏。
然而,尽管他的文学成就,李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他在长安的经历使他对权贵的排挤感到失望和愤怒。这种排挤迫使他离开了他所熟悉的环境,回到了他的家乡。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他的梦想和追求,而是决定再次踏上旅途,去寻找更广阔的世界。
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经历。天姥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在梦中,李白仿佛置身于山川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秘。他描述了山峰的高耸,云雾的缭绕,以及山间的溪流和瀑布。这首诗展示了李白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自由漫游的渴望。
整个创作背景揭示了李白在唐代社会中的处境和他对自由的追求。尽管他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这首诗成为了李白旅途中的一段回忆,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独特的视角。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题解将介绍一首记梦诗兼游仙诗。这首诗描绘了梦中游览仙府名山的情景,其构思精巧,意境宏伟,给人以深沉激烈的感受。诗中变化多端,令人难以捉摸,虚无飘渺的描写中蕴含着生活的现实。尽管离奇,但并不做作。诗中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在形式上,诗中使用了杂言和骚体,不受律诗的束缚,体制解放。诗人信手写来,笔随兴至,展现出了卓越的诗才,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题解详情»
烟之中,时隐时现,如梦如幻。诗人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如“云霞明灭”、“冥茫如堕仙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天姥山的神奇景色之中。这些景色不仅仅是诗人的想象,也是他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和追求。诗中还出现了“剡溪”、“仙人天姥”的描写,更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诗人在描写天姥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他用“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来形容现实世界的黑暗和困难,而天姥山则成为了他心灵的避风港。诗人对天姥山的赞美之词也表达了他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他用“势拔五岳掩赤城”来形容天姥山的壮丽,显示了他对权贵的不屑和对自己的自信。
整首诗的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诗人运用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诗中的景色变幻莫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对自由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诗人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胆夸张的手法,构建了一幅亦虚亦实、亦幻亦真的梦游图。诗歌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展现了诗人的创新精神。整首诗意境雄伟,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感慨深沉激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这首诗是李白的绝世名作,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抗争和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 / 梦游天姥山》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