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原文赏析

  • dēng
    jīn
    líng
    fèng
    huáng
    tái
  • [
    táng
    dài
    ]
    bái
  • 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fèng
    huáng
    yóu
    fèng
    tái
    kōng
    jiāng
    liú
  • gōng
    huā
    cǎo
    mái
    yōu
    jìng
    jìn
    dài
    guàn
    chéng
    qiū
  • sān
    shān
    bàn
    luò
    qīng
    tiān
    wài
    èr
    shuǐ
    zhōng
    fēn
    bái
    zhōu
    (
    èr
    shuǐ
    zuò
    shuǐ
    )
  • zǒng
    weí
    yún
    néng
    cháng
    ān
    jiàn
    shǐ
    使
    rén
    chóu

原文: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二水 一作:一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高中古诗咏史怀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悠游,凤去台空只有江水依旧奔流。
在金陵凤凰山上,曾经有凤凰在凤凰台上自由地飞翔,但如今凤凰已经离去,只剩下凤凰台空荡荡的,只有江水依然奔流不息。

吴国宫殿的鲜花芳草遮没荒凉小径,晋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吴国的宫殿里的鲜花和芳草已经长得茂密,遮盖了原本荒凉的小径,而晋代的许多王族已经成为了废墟和古老的丘陵。

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在云雾弥漫的三山之间,仿佛出现了从天外降临的景象,而江水则被白鹭洲分成了两条河流。

那些悠悠浮云总是遮蔽太阳的光辉,登高不见长安城,怎么不让人内心沉痛忧郁。
那些飘浮的浮云总是遮蔽了太阳的光辉,使得登高的人看不见长安城,这让人的内心感到沉痛和忧郁。

注释:
凤凰台:位于金陵凤凰山上的台子。
江:指长江。
吴宫:指三国时期孙吴在金陵建造的宫殿。
晋代:指东晋,南渡后也在金陵建都。
衣冠:指东晋文学家郭璞的衣冠冢,也有指当时的豪门世族。
成古丘:晋明帝为郭璞修建的衣冠冢豪华一时,但到了唐朝时已经成为丘壑。
三山:指三山街的山名,现在已经被填平。
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清楚。
二水:指秦淮河在南京流入长江时被白鹭洲分成两条河流。
白鹭洲:古代长江中的沙洲,上面有很多白鹭。
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阻碍贤良。
长安:这里用京城指代朝廷和皇帝。 《登金陵凤凰台》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登金陵凤凰台》的创作背景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在天宝年间(742~756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后,南游金陵时所作。另一种说法是作者在流放夜郎后获得赦免返回时所作。还有一种说法是李白游览黄鹤楼时,受到崔颢的《黄鹤楼》的启发,想与之争胜而创作了这首诗。

无论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这首诗都展现了作者对金陵凤凰台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金陵凤凰台是南京市的一处名胜古迹,它位于紫金山南麓,是一座古代建筑遗址。这座台楼建于南朝梁代,后来多次修复和重建。它曾是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文人雅士们游览的胜地。

在这首诗中,李白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金陵凤凰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叹之情。他用诗人的眼光观察自然,将凤凰台上的景色与自己的心境相结合,展现了他对自由、豪情和壮丽的追求。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成为了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之一。

无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何,它都展示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才华和创作风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白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他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艺术作品,也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让我们对金陵凤凰台这一美丽景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登金陵凤凰台》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的《登金陵凤凰台》,曾经称赞它为“千古绝唱”。这首诗以凤凰台为背景,通过描绘凤凰台的传说、金陵的六朝繁华以及眼前的河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以三个凤字为主题,将凤凰台的传说生动地展现出来。凤凰台是南京凤凰山上的一处遗址,相传曾有凤凰集于此,象征着王朝的兴盛。然而,如今凤凰已经离去,只剩下空荡的台和不停流淌的江水,凸显了六朝的繁华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眼前的景色,将目光投向了金陵的六朝繁华。“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两句将眼前的景色与六朝的繁华联系起来。金陵曾经是六朝的古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然而,六朝的繁华虽然辉煌却也短命,每个王朝的寿命平均只有55年,六朝的繁华也如凤凰台一样消失在历史的淘浪中。

最后,诗的末尾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沉痛。同时,“不见长安”也暗点了诗题的“登”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愁苦和无奈。

整首诗以凤凰台为线索,通过描绘凤凰台的传说、金陵的六朝繁华以及眼前的河山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自身处境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音节流转明快,境界阔大,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这首诗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人们所赞美和传诵。 《登金陵凤凰台》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子夜吴歌·夏歌

唐代 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

唐代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桃花 一作:桃李)

九日

唐代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