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响起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文辞优美,语惊四座。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徒然。
友生:朋友。
《九日》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56年的九月九日,也就是唐朝肃宗至德元年的重阳佳节。在这个秋高气爽的节日里,李白在庐山登高饮酒,享受着一个人的自娱自乐时光。然而,正是在这个传统的登高饮菊花酒的节日中,诗人回忆起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经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感到无奈和失落的抒发。 《九日》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重阳节登高的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秋高气爽的景色,展示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秋天美景。蓝天白云、山峰松柏、江水波光与山色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这美好的秋天里饮菊花酒的情景。他登山携壶,边品酒边赏菊。诗中的“泛寒荣”一词既表现了菊花的美丽,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未得到重视的伤感。
诗人继续描写了他在赏秋时的所见所感。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微风吹过,松涛的音韵如同乐声一般悦耳动听。诗人陶醉于佳节美景之中,举杯照欢颜,笑容映在酒杯中,表现出他的愉悦和兴趣盎然的神态。
最后一句诗中,诗人将描写景色转为抒发情感。他独自一人饮酒赏秋,虽然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但孤独感无法排解,于是他酩酊大醉,高歌狂放,表达了对故交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和抒发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他高歌独酌,抒发了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九日》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