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注释: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
尽:没有了。
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
独去闲:独去,独自去。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厌:满足。
补充:
高飞远去:形容群鸟飞得很高,飞得很远。
悠然飘走:形容白云悠闲自在地飘走。
看不够:形容对敬亭山的景色欣赏不够,不想离开。
看不厌:形容对敬亭山的景色欣赏不厌倦,一直看下去。
理解:明白、领会。
《独坐敬亭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关于李白《李白诗文系年》的争议。根据詹锳的观点,这首诗是在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创作的,并与《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为前后之作。然而,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认为这首诗的创作年份无法确定,因为在李白留存的诗稿中没有注明。他们认为这首诗更有可能是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创作的。因此,关于这首诗的创作年份存在争议,天宝十二载只是后人推测的结论。 《独坐敬亭山》创作背景详情»
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倾慕之情。诗人说:“相看两不厌”,意思是诗人对敬亭山的美景欣赏不厌倦,每次看都觉得新鲜有趣。这句话中的“相看”可以理解为诗人与敬亭山互相欣赏,彼此交流的一种方式。而“两不厌”则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之情,无论看多少次都不会感到厌倦。这种喜爱之情是源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接下来的一句“只有敬亭山”,则是强调了敬亭山在诗人心中的独特地位。在众多山水之中,只有敬亭山能够给予诗人真正的安慰和寄托。这句话中的“只有”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独特情感,将其与其他山水景观区分开来。敬亭山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归宿,给予了他独特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以敬亭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景物和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己才华的无奈。诗人通过将敬亭山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将自己的情感与山水景物相融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和对自己孤独的感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独坐敬亭山》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