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别宋之悌》原文赏析

  • jiāng
    xià
    bié
    sòng
    zhī
  • [
    táng
    dài
    ]
    bái
  • chǔ
    shuǐ
    qīng
    ruò
    kōng
    yáo
    jiāng
    hǎi
    tōng
  • rén
    fēn
    qiān
    wài
    xìng
    zài
    beī
    zhōng
  • niǎo
    yín
    qíng
    jiāng
    yuán
    xiào
    wǎn
    fēng
  • píng
    shēng
    xià
    leì
    qióng

原文: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
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相关标签:离别写水友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楚水清澈见底,仿佛空无一物,直接与远处的大海相连。你我将在千里之外分别,但兴致却在眼前的杯酒中。天晴时山间的鸟儿不停地鸣叫,而两岸的林中猿猴却在晚风中哀号。我一生从未流过泪,但现在却在这里泣不止。

注释:江夏是唐代的一个县名,治所位于今天的湖北武汉武昌。宋之悌是宋之问的弟弟,他是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李白的朋友。楚水指的是汉水汇入长江之后的一段水域。将在这里的意思是与。碧海指的是朱鸢,他是宋之悌被贬到的地方。朱鸢在唐代属于安南都护府交趾郡,当时有朱鸢江经过这里注入大海。千里指的是根据《旧唐书·地理志四》的记载,交趾到京师的距离是七千二百五十三里,所以朱鸢到江夏也有数千里的距离。兴在这里的意思是兴会,即兴致。谷鸟指的是山间或水间的鸟类。泣指的是眼泪。 《江夏别宋之悌》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一首诗的创作时间和背景。这首诗是在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创作的。郁贤皓在《系年辨疑》一书中考证出,诗中的宋之悌是宋之问的弟弟,宋若思的父亲。根据宋之悌的生平事迹,可以确定这首诗是在开元二十年左右创作的。这首诗可能是李白在江夏(即今武汉市武昌)与宋之悌分别之前所作。 《江夏别宋之悌》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点出了送别时的晴朗天气和晚风中的猿啸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内心的悲凉和对友人的深挚感情。尾联则以悲怆沉郁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宋之悌远谪交趾的同情之情。整首诗情调悲切,跳跃跌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将作者内心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思念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首诗豪逸洒脱,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 《江夏别宋之悌》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照片
李白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猜您喜欢

战城南

唐代 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纪南陵题五松山

唐代 李白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唐代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长得 一作:常得)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