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的心绪。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诗人李白在秋浦的经历和心情。秋浦是当时池州郡的一个县城,位于今天的安徽省贵池县西部,以境内的秋浦水而得名。在唐代,秋浦是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李白在他的一生中三次游历秋浦,留下了七十余篇佳作。这十七首诗大约是在天宝十三年(754年)的第二次游秋浦时期创作的(也有一种说法是天宝十二年)。当时,李白因为受到谗言的影响,离开了长安已经有十年之久。在这十年中,李白四处漫游,北上燕、赵,南下江、淮,四海为家。虽然他也有过快乐的时刻,尤其是曾与杜甫一起游历梁、宋,畅饮畅谈,非常愉快。然而,在秋浦时,他的心情并不太好。
天宝十二年(753年),李白曾北游幽蓟,亲眼目睹了安禄山势力的膨胀,君王的痈疮已经无法治愈。这个时候,他怀着极度悲愤的心情再次游历江南。
《秋浦歌十七首》创作背景详情»
这组诗以秋浦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客愁、对长安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形象的描绘。第一首诗以秋浦的萧条景象引出愁绪,通过描述客愁和对长安的望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愤之情。第二首诗延续了客愁和对长安的思念,情感更加浓烈,通过描写愁绪和对归乡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第三首诗则是一首咏物诗,赞美了秋浦的锦驼鸟,同时也表达了对山鸡的同情。最后一首诗是李白的自画像,描绘了他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形象。诗中通过对自己头发变白的惊异和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整组诗以秋浦为背景,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客愁、对长安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形象的思考和感慨。 《秋浦歌十七首》赏析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