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原文赏析

  • shuǐ
    diào
    tóu
    ·
    huáng
    zhōu
    kuài
    zaī
    tíng
    zèng
    zhāng
  • [
    sòng
    dài
    ]
    shì
  • luò
    xiù
    lián
    juàn
    tíng
    xià
    shuǐ
    lián
    kōng
    zhī
    jūn
    weí
    xīn
    zuò
    chuāng
    shī
    湿
    qīng
    hóng
    cháng
    píng
    shān
    táng
    shàng
    zhěn
    jiāng
    nán
    yān
    yǎo
    yǎo
    hóng
    鸿
    rèn
    zuì
    wēng
    shān
    yǒu
    zhōng
  • qiān
    qǐng
    jìng
    jìng
    dǎo
    fēng
    rán
    làng
    xiān
    bái
    tóu
    wēng
    kān
    xiào
    lán
    tái
    gōng
    weì
    jiě
    zhuāng
    shēng
    tiān
    lài
    gāng
    dào
    yǒu
    xióng
    diǎn
    hào
    rán
    qiān
    kuài
    zaī
    fēng

原文: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相关标签:豪放山水写景抒情议论水调歌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卷起绣帘向外眺望,亭子下的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一片辽阔无边。为了我的到来,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依然鲜艳。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景象。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清澈,山峰翠绿的倒影映在其中。突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翩翩起舞。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所说的风是天籁之音的,硬要说什么风有雄雌之分。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指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指躺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倒碧峰:指碧峰倒影在水中。
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天籁:指自然发出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刚道:“硬说”的意思。
一点”两句:指只要胸中有“浩然之气”,就能感受到“快哉此风”的快意。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时创作的。在黄州的江边,有一座由张怀民修建的亭子,张怀民是当时也贬官在黄州的人,与作者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且钦佩张怀民的气度。因此,他为张怀民所建的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词中首先描绘了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作者用实笔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夕阳与亭台相映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接着,作者点明了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将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通过这些描写,词中展现了作者对快哉亭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接下来,词中出现了“长记平山堂上”五句,这是作者对扬州平山堂的回忆,也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了他曾在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将平山堂与快哉亭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仅增添了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通过这些描写,词中传达出了作者当日在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了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则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亭前广阔江面的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词中写到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接着,一阵巨风突然袭来,江面瞬间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词的氛围由静境转变为动境,突出了词中的着重点。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的山光水色,展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词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笔法和以忆景写景的手法,使词境空灵飞动,引人入胜。通过描写快哉亭的美景和回忆,词中传达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追求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西江月·梅花

宋代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么 同:幺)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贺新郎·夏景

宋代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寒食雨二首

宋代 苏轼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