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卷起绣帘向外眺望,亭子下的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一片辽阔无边。为了我的到来,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依然鲜艳。这让我想起了以前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景象。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清澈,山峰翠绿的倒影映在其中。突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翩翩起舞。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所说的风是天籁之音的,硬要说什么风有雄雌之分。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泰然处之,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指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欹枕:指躺着可以看望。
醉翁:欧阳修的别号。
“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倒碧峰:指碧峰倒影在水中。
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天籁:指自然发出的音响,即指风吹声。
刚道:“硬说”的意思。
一点”两句:指只要胸中有“浩然之气”,就能感受到“快哉此风”的快意。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时创作的。在黄州的江边,有一座由张怀民修建的亭子,张怀民是当时也贬官在黄州的人,与作者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且钦佩张怀民的气度。因此,他为张怀民所建的亭子起名为“快哉亭”。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词中首先描绘了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作者用实笔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夕阳与亭台相映的美丽景色,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接着,作者点明了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将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通过这些描写,词中展现了作者对快哉亭的喜爱和亲近之情。
接下来,词中出现了“长记平山堂上”五句,这是作者对扬州平山堂的回忆,也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了他曾在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他将平山堂与快哉亭融为一体,构成了一种优美独特的意境。这种以忆景写景的笔法,不仅增添了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通过这些描写,词中传达出了作者当日在快哉亭前览胜的欣喜之情。
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描写了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下片则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亭前广阔江面的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江湖豪兴和人生追求。词中写到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映其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接着,一阵巨风突然袭来,江面瞬间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狂风巨浪中掀舞。通过这些描写,作者将词的氛围由静境转变为动境,突出了词中的着重点。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的山光水色,展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词中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笔法和以忆景写景的手法,使词境空灵飞动,引人入胜。通过描写快哉亭的美景和回忆,词中传达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追求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