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bàn
    yín
    shān
    shàng
  • [
    sòng
    dài
    ]
    shì
  • bàn
    yín
    shān
    shàng
    cháo
    lái
    jiǔ
    dài
    suí
    chē
    tāo
    jiāng
    yān
    zhǔ
    shí
  • kōng
    yǒu
    shī
    yǒu
    jié
    shī
    湿
    xīn
    guì
    zhū
    dòng
    yín
    shuí
    bàn
    niǎn

原文: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相关标签:冬天写景写雪怀人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深夜里下起了鹅毛大雪,野草丛上覆满了白雪,犹如一座座银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涛和沙渚上弥漫的水烟,这些景象都没有了,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饥饿的肚子里只有诗词,衣服上编织成结,潮湿的柴火像桂木一样宝贵,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珍贵。谁能和我在寒天里捻着胡须吟咏诗句?

注释:苏轼因黄州太守徐君猷携酒来访,写下了五首《浣溪沙》,称为黄州《浣溪沙五首》以别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词为其中的第四首。

半夜:夜里十二点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维《扶南曲歌词》之四:“入春轻衣好,半夜薄妆成。”

银山:雪堆积的样子。

积苏:指丛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风上知府秘书》之一:“身轻亦仙去,罡风与之俱,俯视旧篱落,渺莽如积苏。”

九陌:田间的道路。苏轼《次韵蒋颖叔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之一:“雨收九陌丰登后,日丽三元下降辰。”

随车:指时雨跟着车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时为民解忧。《后汉书·郑弘传》“政有仁惠,民称苏息” 李贤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

捻髭须:捻弄胡须。沉思吟咏诗句的样子。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的十二月。在这个月的第二天,下过一场雨后微雪。当天,太守徐君猷带着酒来到临皋亭,拜访苏轼。两人坐在一起,苏轼即兴创作了《浣溪沙》三首。第二天,苏轼酒醒后,发现雪下得更大了,于是又创作了另外两首诗。

这一系列诗词的创作背景简单而清晰。徐君猷作为太守,他的到来显示了苏轼在当地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苏轼则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才华横溢的文学才能,将眼前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一系列的诗词。

这些诗词以即景写事的方式呈现,展现了苏轼对雨后微雪和大雪的感受。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观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激动和思考。这些诗词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才华。

总的来说,这一系列诗词的创作背景简单而具体,展示了苏轼在当地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对自然景观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悟。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苏轼内心的激动和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才华。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创作背景详情»

宋代诗人苏轼的照片
苏轼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猜您喜欢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宋代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洞仙歌·咏柳

宋代 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宋代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