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江南的腊月将要结束了,早梅的花瓣已经凋落,刚刚到来的春天只能依靠垂柳来寄托。垂柳的枝干纤细柔美,有着令人称道的风流之处。但它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它的骨架和体态清新、俊雅、娟秀无双。
在永丰坊的一个角落,整天都没有人停留,更没有人会照顾留怜于它披挂摇缀的柔丝。最令人伤神的是暮春时节,柳絮漫天,而它披上了减少的绿叶。虽然只有柳絮飘零,再无别的事情,但它显得日渐消瘦了。恐怕只有春天里随着它到来的和风,可以吹开紧蹙的柳叶蛾眉吧。
注释: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
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
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名。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洞仙歌·咏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写作年代和背后的故事。根据朱祖谋的观点,这首词的意境与《殢人娇》相似,被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根据《纪年录》的记载,苏轼在这一年的三月一日,在汴京与王诜会面时,王诜的侍女倩奴请求苏轼创作一首曲子。于是苏轼创作了《洞仙歌》、《殢人娇》以及这首词。《殢人娇》的题目是“小王都尉席上赠侍人”,与《纪年录》的记载相符。这首词的结句“须信道、司空从来见惯”似乎对王诜有所讽刺。根据历史记载,王诜的品行不端,生活放荡,对歌女和侍妾都不会有真情实意。因此,可以想象王诜家中的侍女受到虐待和冷落的悲惨遭遇。如果《洞仙歌》真的是写给倩奴的,那么它的内容应该与倩奴有关。这首词的题目是“咏柳”,可能是借用柳树来比喻人。 《洞仙歌·咏柳》创作背景详情»
《垂柳赏析》
这首词以垂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为主题。首先,诗人通过描写腊尽梅凋的景象,点明了节令的变迁,并借此引出了春柳的形象。诗中提到“新春”紧接着“腊尽”,表达了腊月已过,新春来临的意境。早梅已经开过,而杨柳开始发芽。柳丝弄碧,象征着春意盎然的景象,因此诗中说“分付新春与垂柳”。这里的“分付”一词,仿佛将春天的活力、光彩和妖娆都集中在垂柳身上,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之美。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像少女的细腰。正如杜甫在《绝句漫兴》中所写:“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诗人抓住了垂柳的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用“清英秀雅”四字来评价她的骨相。这样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和秀丽,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把握住了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则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诗中写到垂柳的境况清寂,丽姿无主。长安永丰坊有很多柳树,生长在永丰园的一角,尽管在明媚的春光中修饰了她的姿容,使她分外妖娆,但却无人关注。诗人引用了白居易的《杨柳枝词》,描述了白居易有一位名叫小蛮的舞妓,她舞姿婀娜,被比作杨柳,有“杨柳小蛮腰”的句子。白居易年事已高,而小蛮还很年轻,因此他写了一首《杨柳枝词》,其中有句“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来宣宗听到这首词非常赞赏,便命人将永丰柳移植到禁中。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乐天诗意,虽然没有明显的痕迹,但在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隐藏着探寻沉思的含义。接下来的“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表达了一到晚春,尽管绿叶繁茂,柳絮飘零,但她却越发瘦削,玉肌消减。最后的煞拍三句展望了未来,诗人感到茫然无助。只有东风的吹拂,足以消愁释怨,使弯弯的柳叶得以应时舒展。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在《柳》诗中所说:“既待和风始展眉。”然而,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整首词运用了拟人法来描写垂柳,将她拟人化,使她成为词中的主角。通过描写垂柳的体态美和风韵之美,以及她不幸的遭遇,诗人表达了对垂柳的赞美和同情之情。这首词通过对垂柳形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性的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慨和思索。
《洞仙歌·咏柳》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