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注释:
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蜀中:四川。杜处(chǔ)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
好(hào):喜欢,爱好。
所宝:所珍藏的。宝,珍藏。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一轴:一幅。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曝(pù):晒。
拊(fǔ)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耶:一作“也”。
牛斗(dòu):牛互相争斗。
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掉尾:摇尾。掉,摇。《左传·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谬(miù)矣:错了。谬,错误,差错。
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语有云:《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王戎传》:“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书戴嵩画牛 / 杜处士好书画》译文及注释详情»
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动荡和转变,这些经历不仅影响了他的创作,也塑造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当时苏轼因为父亲去世而返回蜀地。这个时期对于苏轼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不得不离开他在京师的职位和社交圈子,回到他的家乡。这个时期的苏轼面临着巨大的悲伤和失落,他不仅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
然而,正是在这个困境中,苏轼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创作。他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他在世界上的角色。这个时期的苏轼经历了一段内心的探索和成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有人认为这篇作品的创作时间可能是在苏轼担任翰林学士和知制诰的元祐年间。这个时期是苏轼的政治生涯的巅峰,他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对国家的政策和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这个时期,苏轼的创作也受到了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议题。
总的来说,这篇创作背景描绘了苏轼在个人和政治层面上的转变和成长。无论是面对个人的悲伤和失落,还是在政治舞台上的权力和影响力,苏轼都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篇作品不仅是苏轼个人经历的反映,也是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书戴嵩画牛 / 杜处士好书画》创作背景详情»
牛”的真实场景相差甚远。牧童的发问和指出错误的语言表达,展现了他天真无邪、对生活熟悉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画中的错误之处。
再次,此文通过对比和嘲讽的手法,突出了主题思想。杜处士对这幅名画珍爱有加,但牧童的一句话却让他不得不“笑而然之”。这种对比和嘲讽的手法,让人们深思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展现了杜处士的喜爱和书画收藏的丰富,以及牧童对名画错误的指出。在思想上,文章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并通过寓言的手法发人深思。在艺术上,文章叙述简炼生动,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对比和嘲讽突出主题思想。整篇文章简洁生动,意趣盎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书戴嵩画牛 / 杜处士好书画》赏析详情»
苏轼(1037-1101)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和美食家。他的字是子瞻,号称东坡居士。苏轼是汉族,出生在四川,去世后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苏轼一生经历了许多仕途上的坎坷,但他的学识非常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的文笔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作清新豪健,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开创了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擅长行书和楷书,能够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具有天真烂漫的趣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在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主张画作要神似,提倡“士人画”。他的著作包括《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