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菟丝把低矮的蓬草和大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
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
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一次也没能睡暖;
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匆匆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
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
我们还没有举行拜祭祖先的大礼呀,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
有道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如今我嫁到你家,爹妈盼的是平平安安!
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
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
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
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
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
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
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
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注释:
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结发:这里作结婚解。君妻:一作“妻子”。
无乃:岂不是。
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
姑嫜:婆婆、公公。
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
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往死地:指“守边赴河阳”。死地:冒死之地。
《新婚别》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公元759年的春天。当时,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导致了唐朝的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崩溃。公元759年三月,唐朝的六十万大军在邺城遭到了惨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残酷无情的拉夫政策,这使得人民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和痛苦之中。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令人心痛的现象,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新婚别》这首诗,这是“三吏三别”六首诗作中的第一篇。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婚夫妇因战乱而被迫分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战乱所带来的痛苦和不幸的深深忧虑。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折射出了杜甫对于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民命运的思考。
《新婚别》创作背景详情»
,妾身心焉安”,这是新娘子对丈夫的担忧之情。她担心丈夫的安危,也担心自己的未来。
第二段,从“君行虽不远”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对丈夫的思念和期待。她说:“君行虽不远,妾身心焉安。”这是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虽然知道丈夫去作战是为了国家的安危,但她仍然担心他的安全。她希望丈夫能早日归来,与她团聚。“何以拜姑嫜”,这是对丈夫的期待之情。她希望丈夫能早日回来,让她能够正式成为他的妻子,拜见公婆,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三段,从“何以拜姑嫜”到“妾身虽不贤”,主要是写新娘子对自己的自责和无奈。她说:“妾身虽不贤,愿为君洗冤。”这是对自己的自责之情。她觉得自己不够贤惠,没有能力让丈夫留下来。她愿意为丈夫洗去冤屈,让他能够安心去作战。“君行去不远,妾身何日还”,这是对自己的无奈之情。她希望丈夫能早日归来,但她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丈夫要去作战,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
整首诗通过新娘子的独白,展现了她的深情和坚强。她虽然面临着离别和不幸命运,但她依然保持着对丈夫的思念和期待,同时也对自己的不足感到自责和无奈。这种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和牺牲精神,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感人力量。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