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富贵之交总是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反复无常,轻薄之辈却纷纷追随,无法计数。
君不见现在世人中像管仲、鲍叔牙那种贫富不移的深厚交情,已被视如粪土,抛弃净尽了。
注释:贫交行:描写贫贱之交的诗歌。贫交,古歌所说:“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
“翻手”句:喻人反复无常。覆:颠倒。
轻薄:轻佻浮薄,不敦厚。何须数:意谓数不胜数。数,计数。
管鲍:指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早年与鲍叔牙相处很好,管仲贫困,也欺骗过鲍叔牙,但鲍叔牙始终善待管仲。现在人们常用“管鲍”来比喻情谊深厚的朋友。
今人:指轻薄辈。弃:抛弃。
《贫交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杜甫在唐玄宗天宝年间困守京城的情景。在这个时期,杜甫在京城献赋之后,由于无法离开京华,他每天早上都去拜访富家子弟,晚上则跟随富家子弟一起回家,沿途被肥马的尘土所覆盖。他在各处吃残杯剩菜和冷炙,暗自感叹着自己的悲辛处境。
这段背景揭示了杜甫对于世态炎凉和人情反复的深刻理解。他深知社会的冷漠和残酷,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多变的。他的困境使他感到愤怒和失望,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杜甫写作此诗的动机和情感背景。通过这段背景描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和他所面对的困境,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主题和意义。
《贫交行》创作背景详情»
思表达出来。整首诗以对比手法为主线,通过对现实世态的批判和对古人交道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虚伪、势利的人际关系的愤懑和对真挚友谊的向往。
首句“翻手为云覆手雨”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人际关系的变幻无常,暗示了世态炎凉。这句话不仅凝练而生动,还在语言上具有创造性。
接下来的几句诗揭示了人们对交友之道的漠不关心,只追求利益和权势。诗人以“贿交”、“势交”来形容这种虚伪的交往,表达了对其的轻蔑和愤慨。
然而,诗人在绝望之中记起了古人的交道,以鲍叔牙与管仲的交情为例,展示了古人对友情的重视和真挚的交往。这一对比使得现实世态的黑暗更加显得冷酷无情。
最后一句“此道今人弃如土”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态的失望和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尽管这句话将“今人”一概而论,范围过大,但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突出现实世态的虚伪和冷漠。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和夸张语气的运用,以及对古人交道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态的愤懑和对真挚友谊的向往。诗人以悲愤的情感揭示了世态炎凉、人情反复的现实,同时也呼唤着人们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和追求。
《贫交行》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