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三首·其二》原文赏析

  • wàng
    yuè
    sān
    shǒu
    ·
    èr
  • [
    táng
    dài
    ]
  • 西
    yuè
    chù
    zūn
    zhū
    fēng
    luó
    ér
    sūn
  • ān
    xiān
    rén
    jiǔ
    jié
    zhàng
    zhǔ
    dào
    tóu
    pén
  • chē
    xiāng
    guī
    jiàn
    kuò
    tōng
    tiān
    yǒu
    mén
  • shāo
    dài
    qiū
    fēng
    liáng
    lěng
    hòu
    gāo
    xún
    bái
    wèn
    zhēn
    yuán

原文: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相关标签:写山咏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注释:
崚嶒:高耸突兀。
九节杖:《刘根外传》中提到,汉武登少室时,见一女子以九节杖仰指日,闭左目。东方朔说:“此食日精者。”《真诰》中也提到杨羲梦见蓬莱仙翁,拄赤九节杖而视白龙。
玉女洗头盆:《集仙录》中记载,明星玉女居住在华山,服用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臼,称为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中还有一匹玉女马。
车箱入谷:《太平寰宇记》中提到,车箱谷,又称车水涡,在华阴县西南二十五里,深不可测。祈雨者以石投入其中,中有一鸟飞出,应时获得雨水。
箭栝:箭的末端。
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望岳三首·其二》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篇简析主要分析了《咏华山一首》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作者在诗中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但与他年轻时的作品相比,这首诗表达了失意之情。作者经历了天宝乱,历经忧患才得以重返朝廷,但因宰相房琯的失败而被贬谪。作者在中年时一直经历着艰辛,因此诗中流露出了失意徬徨的感觉。作者表达了自己渴望登山的愿望,但用“安得仙人九节杖”来诘问,表明了这个愿望难以实现。这可以比喻作者渴望报国却无门可报的心情。诗中还描写了作者对攀登华山的预期,但这只是作者的幻想和自我安慰。作者虽然怀有抱负和理想,但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实现。最后,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表达了作者对宦途的厌倦和对凉爽的渴望。作者希望在热闹中找到凉爽以治愈内心的创伤。将华山之顶与白帝之居相比,更凸显了作者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失意和徬徨。 《望岳三首·其二》简析详情»

唐代诗人杜甫的照片
杜甫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猜您喜欢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唐代 杜甫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唐代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垂老别

唐代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