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诸葛亮的名字流传于宇宙,且将永远流芳。他高尚的品性令人无比敬仰。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就像展翅高翔在云霄的凤凰。他的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以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也不比曹参、萧何差。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的意志坚决,最终因为军务繁忙而殉职。
注释:垂:流传。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纡(yū):屈,指不得施展。筹策:谋略。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吕:指伊尹、吕尚。
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运数。祚(zuò):帝位。复:恢复,挽回。
志决:志向坚定,指诸葛亮《出师表》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歼:身死。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组诗是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作者从夔州出发,游历了三峡到江陵的过程中所写的。在这次旅行中,作者先后参观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在这些古迹中,作者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等人物表达了深深的崇敬之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作,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些诗作既是对古迹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创作的一种反思和感慨。通过这组诗作,作者希望能够传达出自己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并通过怀古之情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创作背景详情»
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才能和壮志的敬佩之情。诗人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将诸葛亮的名字垂于宇宙,形象地描绘了他的伟大成就。诗人进一步具体描述了诸葛亮的才能和功绩,将其比喻为鸾凤高翔,独步青云,一羽毛便能创造万古云霄。诗人赞叹诸葛亮的指挥才能,将其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认为诸葛亮的人品和才能不亚于他们,甚至更胜一筹。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诸葛亮事业成败的不以为意,认为他的志决和身歼是不可避免的。整首诗以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敬佩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赏析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