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三山作》原文赏析

  • xíng
    xiāng
    ·
    sān
    shān
    zuò
  • [
    sòng
    dài
    ]
    xīn
  • hǎo
    dāng
    chūn
    yào
    chèn
    guī
    gēng
    kuàng
    ér
    jīn
    shì
    qīng
    míng
    xiǎo
    chuāng
    zuò
    tīng
    yán
    shēng
    hèn
    lái
    fēng
    lái
    yuè
    lái
    yún
  • huā
    piāo
    líng
    yīng
    yàn
    dīng
    níng
    fáng
    nóng
    shàng
    xián
    xíng
    tiān
    xīn
    kěn
    hòu
    feì
    shèn
    xīn
    qíng
    fàng
    shà
    shí
    yīn
    shà
    shí
    shà
    shí
    qíng

原文: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後,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相关标签:抒情思归行香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这个适合耕作的好时节,我要趁着春天的到来回家务农,何况现在已经是清明时节了。我独自坐在小窗边,侧耳倾听屋檐上滴水的声音。可恨的是夜晚时而刮起大风,时而升起明月,时而乌云密布。

落花和飞絮在风雨中飘零,黄莺和燕子再三叮咛我,怕妨碍我到湖边闲逛。只要天意允许我在湖边漫步,我又何必这样烦闷操心。但我担心老天爷突然变阴沉,突然下雨,突然又放晴。

注释:“好雨”四句:表达归耕退志心情急迫。以当春好时节,清明过了即暮迟的递进方式抒发。趁:指趁着“好雨当春”时节。
侬:你,指词人。
天心:上天的心意,此处指朝廷的意向。
霎时:即刹那间。李清照《行香子》词:“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行香子·三山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1178年的春天,地点是福州,作者担任福建安抚使兼福州知州的职务。自去年冬天以来,作者多次上书请求归乡,但朝廷一直没有明确答复。作者对朝廷政治气候的变化有所猜测,对于君权的不可预测性深感困扰。在清明节的春雨未停、风云变幻的气候中,作者写下了这首表达自己志向和抒发愤怒的词。 《行香子·三山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词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词的开头三句直接表达了思归之愿,意义明显。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听雨的情景,通过自然物象引导了下文的抒情。上片的第三个层次使用了情感浓烈的“恨”字,将春夜的阴晴变化比喻为自己受到朝中和地方官场小人的谗谤和迫扰,已经无法忍受。

下片的开头三句通过清明后春的事物凋零来比喻政治上的好时光已经过去,接着使用莺燕的叮咛来表示自己仍然受到各种限制,可能无法自由归去。最后一句“天心”到末尾是最后一个抒情层次,表达了只要皇帝批准,事情就会变得容易解决;然而君心难测,就像自然界的忽风忽雨、忽阴忽晴,让人捉摸不透,真让人感到闷闷不乐。

整篇词以比喻为主,抒情婉转曲折。意在言外,代表了稼轩词的另一种风格。 《行香子·三山作》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代 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宋代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山鬼谣·问何年

宋代 辛弃疾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