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秋寄远》原文赏析

  • mǎn
    jiāng
    hóng
    ·
    zhōng
    qiū
    yuǎn
  • [
    sòng
    dài
    ]
    xīn
  • kuài
    shàng
    西
    lóu
    tiān
    fàng
    yún
    zhē
    yuè
    dàn
    huàn
    xiān
    héng
    shēng
    chuī
    liè
    shuí
    zuò
    bīng
    liáng
    shì
    jiè
    zuì
    lián
    xiū
    shí
    jié
    wèn
    cháng
    é
    lěng
    yǒu
    chóu
    yìng
    huá
  • yún
    mǎn
    qióng
    beī
    huá
    cháng
    xiù
    qīng
    tàn
    shí
    cháng
    jiǔ
    hái
    quē
    dàn
    yuàn
    cháng
    yuán
    rén
    qíng
    weì
    kàn
    chéng
    bié
    cóng
    qián
    hèn
    zǒng
    chéng
    huān
    guī
    shí
    shuō

原文: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相关标签:中秋节望月怀人满江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快快走上西楼,别等上天散放的浮云遮住了明月。请把纤细柔美的歌女请来,吹奏一首乐曲,驱散云彩。打开云彩遮挡的月宫如此清冷,是谁造就,好可怜这经玉斧修饰的明月。问嫦娥:你在这冰冷的月宫可否有愁?头发已花白。
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长袖善舞的佳人,清歌悲咽的佳人为之助兴添欢。叹明月十有八九悖人心意,总是圆时少、缺时多。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我欲化离恨为聚欢,待人归时再细细倾诉。

注释:
寄远:寄语远人。就词意看,这个远人可能是词人眷恋过的歌舞女子。
“但唤取”两句:请美人吹笛,驱散浮云,唤出明月。按:此暗用吴殊中秋赏月事。玉纤:洁白纤细,指美人的手。横管:笛子。
冰壶:盛冰的玉壶。此喻月夜的天地一片清凉洁爽。玉斧修时节:刚经玉斧修磨过的月亮,又圆又亮。
“问嫦娥”两句:想来月中嫦娥,孤冷凄寂白发。此暗用丰商隐《嫦娥》诗意:“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孤令:即孤零。
“云液”四句:回忆当年歌舞欢聚的情景。云液满:斟满美酒。琼杯:玉杯。咽:指歌声凄清悲咽。
“叹十常”两句:叹明月十有八九津人心意,欲圆还缺。此即苏轼“何事常向别时圆”(《水调歌头》)之意。磨:修磨,指把月修圆磨亮。
“但愿”两句:愿明月如今夜常圆,人情未必总是别离。此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看承别:别样看待。 《满江红·中秋寄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是关于辛弃疾创作《满江红·中秋寄远》的背景。这首词是在末孝宗乾道中期(1169年前后)创作的,当时辛弃疾担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通判。词中的女子身份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她是与辛弃疾有感情纠葛的歌舞女子,即辛弃疾的情人;另一种说法是她是辛弃疾的妻子。 《满江红·中秋寄远》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中秋月的怀念之情。接着,词人又以“明月几时有”为引子,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词人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语句,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与对天地的疑问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哲思。词人在思念之中,又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最后,词人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祝福语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整首词以中秋月为背景,通过描绘月色的美丽和词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词人对歌舞女子的深情厚意。词人通过借月写意,传递了自己对歌舞女子的怨尤和不舍之情。整首词情感起伏有致,意境空灵深远。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词人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祝福。整首词既展现了词人的飞扬意兴,又表达了对人生离别和无常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满江红·中秋寄远》鉴赏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宋代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山鬼谣·问何年

宋代 辛弃疾

雨岩有石,状怪甚,取《离骚》《九歌》,名曰“山鬼”,因赋《摸鱼儿》,改今名。问何年、此山来此?西风落日无语。看君似是羲皇上,直作太初名汝。溪上路,算只有、红尘不到今犹古。一杯谁举?举我醉呼君,崔嵬未起,山鸟覆杯去。
须记取:昨夜龙湫风雨,门前石浪掀舞。四更山鬼吹灯啸,惊倒世间儿女。依约处,还问我:清游杖履公良苦。神交心许。待万里携君,鞭笞鸾凤,诵我《远游》赋。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宋代 辛弃疾

着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