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原文赏析

  • lán
    huā
    màn
    ·
    zhōng
    qiū
    yǐn
    jiǔ
  • [
    sòng
    dài
    ]
    xīn
  • lián
    jīn
    yuè
    xiàng
    chù
    yōu
    yōu
    shì
    bié
    yǒu
    rén
    jiān
    biān
    cái
    jiàn
    guāng
    yǐng
    dōng
    tóu
    shì
    tiān
    wài
    kōng
    hàn
    màn
    dàn
    cháng
    fēng
    hào
    hào
    sòng
    zhōng
    qiū
    feī
    jìng
    gēn
    shuí
    é
    jià
    shuí
    liú
  • weì
    jīng
    hǎi
    wèn
    yóu
    huǎng
    shǐ
    使
    rén
    chóu
    wàn
    cháng
    jīng
    zòng
    héng
    chù
    diàn
    殿
    qióng
    lóu
    xiā
    kān
    shuǐ
    wèn
    yún
    jiě
    chén
    ruò
    dào
    yàng
    yún
    jiàn
    jiàn
    gōu

原文: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相关标签:豪放咏物月亮抒怀木兰花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注释:
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光影:指月亮。
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故堪:固然能够。
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但辛弃疾在《木兰花慢》中的发问却别具一格,他不仅仅是对月亮的形态和运行轨迹进行了思考,更是将月亮与人间的联系和神话传说相结合,展现了他对月亮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力。

词人首先描述了今晚的月亮的美丽和行进方向,引发了读者对月亮去向的好奇。接着,他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另外一个人间可以看到月亮升起的地方,另一种是月亮飘荡在空无一物的宇宙中。这种对月亮去向的猜测,既展示了词人对宇宙的思考,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然后,词人又提到了后羿和嫦娥的传说,进一步增加了词中的神秘感。他对嫦娥为何没有出嫁的疑问,以及月亮经过海底是否会受到伤害的担忧,展示了他对传说的深入了解和对月亮的关注。最后,词人又提到了玉兔不会游泳的问题,以及月亮逐渐变成弯钩形状的原因,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

整首词以发问的形式展开,通过一连串的疑问,将月亮与神话、自然现象相结合,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月亮的独特理解。词中的发问不仅仅是对月亮的追问,更是对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词人成功地将月亮的神秘和浪漫感传递给读者,给人以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以其独特的发问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将月亮与神话、自然现象相结合,展现了词人对月亮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这首词不仅仅是一篇咏月之作,更是一幅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图画,给人以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照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

猜您喜欢

满江红·汉水东流

宋代 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宋代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君知否 一作:公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宋代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