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注释:
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光影:指月亮。
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故堪:固然能够。
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译文及注释详情»
。但辛弃疾在《木兰花慢》中的发问却别具一格,他不仅仅是对月亮的形态和运行轨迹进行了思考,更是将月亮与人间的联系和神话传说相结合,展现了他对月亮的独特理解和想象力。
词人首先描述了今晚的月亮的美丽和行进方向,引发了读者对月亮去向的好奇。接着,他提出了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另外一个人间可以看到月亮升起的地方,另一种是月亮飘荡在空无一物的宇宙中。这种对月亮去向的猜测,既展示了词人对宇宙的思考,又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然后,词人又提到了后羿和嫦娥的传说,进一步增加了词中的神秘感。他对嫦娥为何没有出嫁的疑问,以及月亮经过海底是否会受到伤害的担忧,展示了他对传说的深入了解和对月亮的关注。最后,词人又提到了玉兔不会游泳的问题,以及月亮逐渐变成弯钩形状的原因,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
整首词以发问的形式展开,通过一连串的疑问,将月亮与神话、自然现象相结合,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月亮的独特理解。词中的发问不仅仅是对月亮的追问,更是对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探索。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词人成功地将月亮的神秘和浪漫感传递给读者,给人以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总之,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以其独特的发问方式和丰富的想象力,成功地将月亮与神话、自然现象相结合,展现了词人对月亮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这首词不仅仅是一篇咏月之作,更是一幅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图画,给人以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木兰花慢·中秋饮酒》赏析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