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一条溪水从西面来,晴空万里映射出千丈长虹,十里的青山像翠绿的屏风,迤逦蜿蜒。叫人喜欢的是:草堂经过一年的修建已经好了。我像杜甫二次来到草堂。这里的风光像斜川那么美丽,总算没有辜负热爱山水的陶渊明。我像老鹤高飞天空,有一条可以栖息的树枝就满足了。我长笑一些人像蜗牛似的戴着屋到处爬行。对期思这个地方的建筑,我都规划和评论过了,待我找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盖上小茅草亭子。
挺拔险峻的青山,气势磅礴,一片生机,像是为了欢迎我回来,表现出妩媚可爱的姿态。为解除忧愁,调教花鸟在我的前后唱歌跳舞。更能催令云和水暮送朝迎我来这里游玩。我是喝酒的圣人,吟诗的豪杰,但不是官员,我可能已经失去了权势,但我告诉花、鸟、云、水,我仍然可以统率你们。我站在清清的溪水上面,却被山神看见了,它嘲笑我,说我的头发白了,已经是罢职回家种田的人了。
注释:卜筑:选地盖房。卜:占卜。古人盖新居有请卜者看地形,相风水以定宅地的习俗,也称卜宅、卜居。
经岁:一年后,此泛言若干年后。
斜川:在今江西省都昌县,为风景优美之地。陶渊明居浔阳柴桑时,曾作《斜川诗》。诗前有小序略记其与邻居同游斜川的情景。辛词以斜川比期思。不负:不辜负
蜗牛戴屋行:蜗牛是一种很小的软体动物,背有硬壳,呈螺旋形,似圆形之屋。爬动时如戴屋而行。
平章:筹划,品评。着:此作建造讲。
峥嵘:高峻不凡貌。
妩媚:此处形容青山秀丽。
解:领会、理解。频:屡屡不断。
酒圣诗豪:指酷爱诗酒的人。乃:却。驾驭:主宰,统率。卿:“你”的美称,此指大自然。
山灵:山神。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辛弃疾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被弹劾罢官后,回到上饶并写下了这首词的情景。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多次被弹劾,这次被罢官后,他回到了上饶。在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他决定在期思买得的瓢泉附近建造新的居所。
辛弃疾在罢居带湖期间,曾经在期思买得了瓢泉,这个瓢泉成为了他经常往返的地方。因此,这次再次到期思,他的意图是在这里营建一个新的居所。这首词可能是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情抒发,表达了他对新居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回忆。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辛弃疾创作这首词的背景信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同时,这个背景也展示了辛弃疾在官场上的坎坷经历和他对家园的眷恋,为词的内容增添了一层深厚的情感色彩。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创作背景详情»
自然而然地感到欢喜。接下来的几句,作者以自己为主角,描绘了自己在山水之间的欢愉。作者说自己在山水之间,如同置身于仙境,感受到了无尽的快乐。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于现实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的向往。最后一句“卜筑于此”,表明作者决定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建造自己的居所,以此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词以描写山水为主线,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于自由的追求。通过运用拟人手法和意象的描绘,使词中的山水和自己的情感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富有情感的画面。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空间。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赏析详情»
辛弃疾(1140-1207)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原名坦夫,后改名幼安,又有别号稼轩,是汉族,出生于历城(今山东济南)。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地区已经被金兵占领。
辛弃疾在21岁时参加了抗金义军,不久后回到南宋。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职位。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曾上书《美芹十论》和《九议》,提出了战守之策。他的词作表达了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进行了谴责。同时,他也创作了不少描写祖国河山的作品。他的词题材广泛,善于运用前人典故,风格既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时执政者的主和派政见不合,他后来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一生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南宋词坛的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