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四野阴云消散的时候,打开窗户看见一弯月升在云上。
万里原野弥漫着一片霜雾,月下横着一条素练似的大江。
在它初升时山中泉眼透白,当它升高时海水透出明光。
只因为怜惜这像团扇的明月,一直不眠长吟到天色大亮。
注释:
半蟾:月亮从山头升起一半。
合:满。
江练:象白绢一样的江水。练:白绢。
山眼、海心:皆是比喻月亮。
团扇:古人以月喻团扇,此指月亮。
《雨后望月》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月夜的美景,诗人对这美景的感受是鲜明的。诗人首先描述了雨停后的情景,风吹云雾散尽,打开窗户可以看到夜色。在东方,半边明月刚刚升起,夜已深了,秋霜覆盖大地,长江像一条练直向东流去。月亮刚出时,照亮了山野,使其变得雪白;当月亮到达中天时,海水的中心也被照得明澈透亮。
诗人对这美丽的月亮非常珍惜,一直在咏诗赞美她,直到天将亮。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月亮的出现和形状,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月夜壮阔美丽的景色。通过使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诗人使诗带上了幻想的色彩。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和体会霜天月夜的美景,他的感受不断升华,最终在诗的结尾,诗人以激情连连的方式赞美这美丽的月色,直到拂晓天明。
整首诗的字数不多,但形象鲜明,对仗工整。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雨后月夜的美景中。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和对美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雨后望月》鉴赏详情»
根据提供的内容,以下是对李白的整理补充,包括出生和死亡信息: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祖籍据待考,但出生地为西域碎叶城。在他4岁时,他随父亲迁往剑南道绵州。
李白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文作品超过千余篇,其中包括许多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情感激昂为特点,表达了他对自然、人生和爱情的热情追求。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的诗文集《李太白集》流传至今。这本集子收录了他的许多著名作品,成为了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762年,李白因病去世,享年61岁。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安徽当涂,而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也有纪念馆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李白的逝世给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诗歌作品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