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坞》原文赏析

  • xīn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róng
    huā
    shān
    zhōng
    hóng
    è
  • jiàn
    rén
    fēn
    fēn
    kaī
    qiě
    luò

原文: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相关标签:咏物写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枝条最顶端的辛夷花,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花萼,红白相间,十分绚丽。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纷纷怒放,瓣瓣飘落。

注释:
辛夷坞(wù):辋川地名,因盛产辛夷花而得名,今陕西省蓝田县内。坞:周围高而中央低的谷地。
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应春花。花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瓣,瓣短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木末:树梢,枝头。芙蓉花:此指辛夷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形相似,花色相近。
萼(è):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
涧(jiàn)户:一说指涧边人家;一说山涧两崖相向,状如门户。
且:又。 《辛夷坞》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王维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这首诗是在安史之乱之前写的,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的一场内乱,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和不安。在这场内乱之前,自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知政事后,李林甫一派势力上台,朝政变得黑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尽管王维在朝廷中任职,但他更倾向于张九龄的开明政治,对现实感到非常不满,但又无能为力。他内心矛盾,既有退隐归田的思想,又对权力和地位产生了一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辛夷坞》创作背景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宋代 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闲院 一作:问院)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题画兰

清代 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五代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