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原文赏析

  • huàn
    shā
    ·
    shuí
    dào
    piāo
    líng
    lián
  • [
    qīng
    dài
    ]
    lán
    xìng
  • shuí
    dào
    piāo
    líng
    lián
    jiù
    yóu
    shí
    jié
    hǎo
    huā
    tiān
    duàn
    cháng
    rén
    jīng
    nián
  • piàn
    yùn
    hóng
    cái
    zhù
    róu
    绿
    zhà
    yān
    qiàn
    hún
    xiāo
    jìn
    yáng
    qián

原文: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相关标签:写花写景抒情友人思念浣溪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
飘零:花朵飘落零散。
旧游:昔日的同游。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
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的时间。
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才:一作“疑”。
著雨:春雨微微下着。
柔绿:柔嫩的绿柳。也有一种说法是指嫩绿的叶子。此句一作“晚风吹掠鬓云偏。”
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灵。典出陈玄祐《离魂记》中倩娘离魂的故事。
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纳兰性德在园中观赏海棠时的情景。据介绍,龚鼎孳是纳兰性德的老师,他曾在康熙十二年(1673)担任会试主考官。而纳兰性德正是在龚鼎孳的门下学习词作的。在那年的秋天,龚鼎孳去世了。有人认为,这首词的整体风格在很大程度上效仿了龚鼎孳,是纳兰性德表达对龚鼎孳的悼念之情。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在时间的流逝中消失殆尽。词人通过描写花的凋谢,抒发了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怀念和惋惜之情。同时,词人也借花写人,将花的凋谢与人的离世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思考。整首词以花为媒介,通过描写花的凋谢和人的离世,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和感慨。词人巧妙地运用断续的结构和隐显的手法,使词意紧密相连,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加了词的艺术感和意境。整首词情感凄凉,充满了无奈和悲伤,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生命的思考。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赏析详情»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照片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是清代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词作“纳兰词”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在满汉融合时期,他所属的贵族家庭的兴衰与王朝国事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他曾侍从帝王,但他向往平淡的生活经历。他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上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他的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纳兰性德的词作《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流传至今,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有意境,是他众多代表作之一。这首词表达了人生如初见般美好,为何秋风会悲伤画扇?人心本应不变,却常常易变。这些词句充满了深意,展现了纳兰性德独特的感慨和思考。

纳兰性德的生平中,他经历了家族的兴盛和衰落,也经历了个人的起伏和变迁。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事的感慨。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纳兰性德的生命在1685年结束,他的早逝使他的词作更加珍贵。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猜您喜欢

咏红梅花得“花”字

清代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出自《红楼梦》第五十回。)

途中见杏花

唐代 吴融

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吉祥寺古梅

清代 林古度

一树古梅花数亩,城中客子乍来看。
不知花气清相逼,但觉山深春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