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夕阳照着秋草连接着层层的院门,苔藓青翠长满了雨水淋过的花盆。
白玉的品格难比海棠的纯洁,那雪般的肌骨更能陶情醉人。
点点花蕊芳香娇嫩好似不胜风力,夜深明月下还留着她俏丽的影痕。
不要说白衣仙女会升天飞去,她正多情地伴我在黄昏中吟咏呢。
注释:寒草:秋草。带:连接。
重门:重重院门,指深宅大院。
苔翠:青翠的苔色。
“玉是二句:以玉和冰雪喻白色的花。苏轼《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又韵》诗:“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同时,这又是以花拟人,把它比作仙女,因为《庄子·逍遥游》曾说美丽的神人“肌肤若冰雪”。销魂,使人迷恋陶醉。
倩影:美好的身姿。月有痕:月有影。 李商隐《杏花》诗:“援少风多力,墙高月有痕。”全句说,深夜的月亮照出了白海棠美丽的身影。
缟(gǎo),古时一种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白衣。以“缟仙”说花,承前“雪为肌骨”来,道家称成仙或飞升叫“羽化”,意思是如同化为飞鸟,可以上天。
《咏白海棠》译文及注释详情»
《咏白海棠》这首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是贾探春发起的海棠诗会的作品。海棠诗会是在大观园的“太平盛世”时期举行的,然而,正统与异端的激烈斗争以及嫡庶之间的生死争斗已经连续发生。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在这个看似安宁的“乐园”里赏花饮酒,然而衰亡的预感也正在侵袭着他们的享乐生活。
《咏白海棠》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白海棠的形象,展现了不同思想倾向的人物的面貌。贾探春通过咏颂白海棠,表达了对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担忧。白海棠作为一种美丽而脆弱的花卉,象征着贾探春对家族的担忧和对自身命运的忧虑。在这首诗中,贾探春通过描绘白海棠的娇艳和凋零,表达了对家族衰落和个人命运的不安。
这首诗反映了《红楼梦》中封建贵族阶级的困境和危机感。尽管他们生活在一个看似安宁的环境中,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感受到了衰亡的迫近。贾探春通过咏白海棠,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的虚幻和脆弱,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担忧和恐惧。
这首诗也反映了《红楼梦》中不同人物的思想倾向。贾探春作为一个理性和深思熟虑的人物,通过咏白海棠表达了他对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担忧。与之相对的是其他人物,他们可能更加追求享乐和短暂的快乐,对未来的担忧并不明显。
总之,《咏白海棠》这首诗在《红楼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咏颂白海棠的形象,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的困境和危机感,以及不同人物的思想倾向。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内心的矛盾与焦虑。
《咏白海棠》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诗的赏析主要围绕着描写海棠花和贾探春的心情展开。首联交代了季节和场景,通过描写斜阳和寒草,以及苔翠盈铺的花盆,营造出了萧瑟凄凉的氛围。颔联写海棠之白,用玉和雪来比喻海棠的颜色和品格,表达了海棠的高洁纯洁之美。颈联写海棠之柔,通过比喻海棠的娇美无力的身姿和月下的倩影,描绘了海棠的柔美和探春的伤感。尾联则将海棠与诗人融为一体,表达了海棠多情相伴可以让诗人忘却忧愁的心情。
整首诗的节奏明快,气韵生动,感情较为直白,充斥着萧瑟之感。通过描写季节和场景,诗人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贾府这个大家族已经日薄西山的命运。同时,通过描写海棠的白和柔,以及海棠与诗人的融合,表达了探春对于无力扭转家族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整首诗以海棠为主题,通过描写海棠的美丽和探春的心情,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咏白海棠》赏析详情»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注释】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容用拟人的手法喻其美好。攒:簇聚。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雪,喻花。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注释】出浴太真: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亦以此喻海棠之美。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注释】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宿雨:经夜之雨。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注释】独倚画栏:指花孤苦,以花喻人。清砧怨笛:砧,捣衣石。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离别有关。
《咏白海棠》译文及注释详情»
秋容:指白海棠花,秋点明花开的季节,容用拟人的手法喻其美好。这里指海棠花在秋天盛开,美丽动人。
攒:簇聚。七节攒成是说花在枝上层层而生,开得很繁盛。这里用来形容海棠花开得茂盛。
雪,喻花。这里用雪来比喻海棠花的洁白。
出浴太真:指杨贵妃,字玉环,号太真,为唐玄宗所宠,曾赐浴华清池。白居易《长恨歌》中写到她肤如凝脂、娇无力,所以借以说海棠花的柔媚。同时也借用了玄宗在沉香亭召贵妃的故事来引证。
捧心西子: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这里用来比喻海棠花的美丽。宋人赋海棠词中时有以杨贵妃、西施并举的,如辛弃疾《贺新郎》、马庄父《水龙吟》等皆是。
愁千点:指花如含愁,因花繁而用千点。形容海棠花的花瓣上有许多细小的红点,给人一种含有忧愁之感。
宿雨:经夜之雨。指经过一夜的雨水。
独倚画栏:指花孤苦,以花喻人。形容海棠花独自倚在画栏上,寂寞无依。
清砧怨笛:砧,捣衣石。古时常秋夜捣衣,诗词中多借以写妇女思念丈夫的愁怨。怨笛也与悲感离别有关。这里用来形容海棠花的声音,表达出花的哀怨之情。
《咏白海棠》注释详情»
贾宝玉的诗歌中的二联可以被视为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评价和态度。在诗中,贾宝玉将薛宝钗比作杨贵妃,用“冰作影”来形容她,暗示了她内心的冷漠和无情,就像是一尊“冰”人。而对于林黛玉,他将她形容为“病如西子胜三分”,并将她的“玉”作为她的灵魂,这表明贾宝玉心中的林妹妹是纯洁无瑕的,格外高贵。从贾宝玉对这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态度中,我们可以看出贾宝玉心中只有黛玉才是他真正的知己和志同道合的人。
诗中的“晓风结愁”和“宿雨添泪”表面上是在描写海棠花,但实际上是在描写黛玉寄人篱下的悲苦心境,以至最终的早逝。而“独倚画栏”和“清砧怨笛”则是描写了贾宝玉在黛玉去世后的孤苦心境,是对这份凄美爱情的悼念。
值得读者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诗大多都是“寄兴寓情”的,作者善于使用隐语,往往让诗与人物的情感、故事的背景,甚至最终的结局都紧密相连。为了使每首诗都能多方面地关联、相互呼应,作者必须经过精心经营和独特的构思,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咏白海棠》赏析详情»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的名字是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关于他的祖籍存在争议,有说法认为他的祖籍是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
曹雪芹出生于江宁(今南京),他出身于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也有说法是曹頫之子)。
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曹雪芹的幼子夭折,这使他陷入了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之中,导致他卧床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为贫病无医,曹雪芹去世。关于他逝世的年份还有其他说法,有人认为是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或甲申(1764年)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