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荡完秋千,慵倦地起来整理一下纤纤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花儿含苞待放,因荡过秋千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忽见有客人来到,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却要嗅嗅门前的青梅以此掩盖。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指的是这首诗所采用的词牌名。
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慵:懒,倦怠的样子。
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
《点绛唇·蹴罢秋千》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清照早年的作品和她与一些朋友的交往。根据陈祖美的《李清照简明年表》,这些作品应该是在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之前后创作的。在这个时期,李清照结识了张耒、晁补之以及其他同龄的女性朋友。其中包括了《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和《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作。这些作品可能是在她与这些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创作的,展现了她对春天和秋天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些早期作品为李清照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展示了她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点绛唇·蹴罢秋千》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的赏析主要围绕两个部分展开,上片描述了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描写了她乍见来客时的情态。
上片以静写动,通过描写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展现了她纯情的神态。词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如“罗衣轻飏”、“娇憨”、“纤纤手”等,将少女的娇美和年轻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词人还通过描写少女身上的细节,如“薄汗轻衣透”、“露浓花瘦”,进一步突出了她的娇弱美丽。
下片则写少女乍见来客时的情态。她荡完秋千后感到疲惫,突然遇到一个陌生人进入花园,她感到惊诧并急忙回避。词中使用了“袜刬”、“金钗溜”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她匆忙的表情和动作。虽然词中没有明确描写来客的身份,但从词人对少女的反应中可以推测出来客应该是一位翩翩美少年。最后,词人通过描写少女倚门回首、嗅青梅的动作,巧妙地展现了她复杂的内心感情,既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
整首词通过对少女的神态和情态的描写,展现了她纯情、娇美、复杂的内心世界。词人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少女的情感和情绪,增加了词的艺术魅力。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详情»
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个娇美活泼的少女形象,她在秋千上玩耍时,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然而,当她发现有人来了,她匆忙地跑进屋里,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展现了封建社会深闺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行为和心理,她们必须遵守所谓的“礼”,即使在害羞的情况下也要表现出镇静。然而,少女并没有立即躲进屋里,而是倚在门边回首,嗅着青梅的香味。这两个短句成功地表达了少女的情态和内心世界。她嗅青梅并不是真的嗅,而是用来掩饰她的紧张和害羞。这种行为与现实生活中年轻姑娘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害羞和紧张的行为相似。而她回首的动作则表达了她对来人打扰她自由玩乐的不满,她想看看打扰她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会如此狼狈。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展现了少女复杂的内心活动。 《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二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