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登上八咏楼,远望逸情,放下对国事的忧愁,把它留给后人。这里水道密集,可以深入江南三千多里,战略地位足以影响江南十四州的存亡。
注释:风流:指情感高远致。八咏楼:位于宋朝婺州(今浙江金华),原名元畅楼,宋太宗至道年间更名为八咏楼,与双溪楼、极目亭一同是婺州临观胜地。南国:泛指中国南方。十四州:宋朝两浙路下辖二府十二州(平江、镇江府,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州),泛称为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题八咏楼》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李清照在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避难金华的情景。当时,李清照投奔了赵明诚之妹婿李擢,他在婺州担任太守。李清照在金华期间居住在酒坊巷陈氏第。在这段时间里,她创作了《题八咏楼》这首诗。这首诗表达了她对宋室衰败的悲伤和对江山难守的忧虑。其中的“江山留与后人愁”一句被誉为千古绝唱。 《题八咏楼》创作背景详情»
也不愿改变自己的诗句,可见他对于诗歌的坚持和自我价值的认同。李清照对于这种坚守和独立精神的赞赏,也体现在她对于薛涛和贯休诗句的引用上。
最后两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则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对于长江的描绘。千古兴亡多少事,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的忧虑和担忧。而“不尽长江滚滚流”则是对于长江的描绘,长江作为中国最长的河流,象征着历史的长久和不断流转的变化。这句诗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于八咏楼的描绘和对于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国的忧虑和对于时代的思考。诗中的风景描写和情感表达相得益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诗中对于薛涛和贯休的引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坚守和独立精神的赞赏。整首诗既有情感的抒发,又有对于历史和时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于家国的深情厚意。
《题八咏楼》赏析详情»
李清照,生于1084年3月13日,死于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是汉族,出生于山东省济南章丘。她是宋代(南北宋之交)的女词人,也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词作前期多写她悠闲的生活,后期则更多地表达她对自身境遇的悲叹和感伤。她的词作形式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在论词方面,她强调协律,崇尚典雅,并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念,反对将词作为诗文的写作方式。
除了词作,李清照也擅长写诗,但留存下来的诗作并不多,其中一部分是感时咏史的作品,情辞慷慨,与她的词风有所不同。
李清照的文集有《易安居士文集》和《易安词》,但已经散佚。后人编纂了《漱玉词》辑本,现在也有《李清照集校注》供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