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天风浩荡,将我吹落到这湖山之间,西湖的风景果然秀丽无匹。曾在北京渡过少年时代,此时回忆起在京华的生活,只觉得茫茫无际,感慨万端。那点微末的功名职位,岂是我平生志向所在?要是我的老乡苏小小知道了,一定会笑话我生计安排失当。
在西湖游赏,只见斜阳半坠,湖堤上春草如茵,这般景色顿时惹起了我的愁思。我的理想何处可以觅得呢?徒然对着渺茫湖水寄托我的幽思。心中涌起愁思时以箫声寄托愁怨,心中涌起狂侠之气时则以谈沦兵法来寄托豪情,这两种情感都令人消魂。这两种思绪都如春天的幻梦,随着咿呀的摇橹声,在云水之间消散。
注释:
①湘月:词牌名,即“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一韵到底,不甚拘平仄。
②壬申:指嘉庆十七年(1812年)。
③天风:即风,风行天空,故称。
④果然清丽:真的是美丽极了。
⑤“曾是”句:谓作者从小随父居北京。东华:京中有东华门。这里代指京城。生小:从小,自幼。
⑥屠狗功名:卑贱的人取得了极大的功名富贵。指汉初的樊哙。《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载樊哙屠狗为业,《后汉书》亦载中兴二十八将中有屠狗者。功名:指这一年年初,作者由副榜贡生考充武英殿校录。
⑦雕龙文卷:比喻善于修饰文辞,或刻意雕琢文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驺奭“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齐人曰:谈天衍,雕龙奭。”
⑧乡亲苏小:用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钱塘苏小是乡亲”句。苏小:即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才貌绝世,倾动一时。钱塘即杭州,作者称其为乡亲。
⑨堤:指西湖白堤
⑩顿惹:一下子勾起了我的清愁。
?罗袜音尘:美人的音容、脚步。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指美人步履轻逸。
?“渺渺”句:《九歌·湘夫
《湘月·天风吹我》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嘉庆十七年壬申(1812年),当时的作者龚自珍只有二十岁。春天的四月,龚自珍陪同母亲前往苏州探望外祖父段玉裁,并在舅家与表妹段美贞结为夫妻。夏天来临时,龚自珍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了他离别已久的故乡杭州。在泛舟西湖的时候,他写下了《湘月》这首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湘月·天风吹我》创作背景详情»
予怀孤寄”之句,皆是表达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在西湖游览时,寻找着那些罗袜音尘的痕迹,却只能感叹渺渺,心中的孤寄无处可寻。
最后两句“烟波江上,独自凭栏,不觉泪痕滴”,是作者在西湖边独自倚栏凝望,不禁流下了泪水。烟波江上,是西湖的美景,但对于作者来说,却只是孤独的背景。他的心境已经转化为了悲伤和无奈,泪水不由自主地滴落下来。
整首词以豪情开篇,表达了作者的自命不凡和追求卓越的志向。然而,随着词的发展,豪情逐渐转化为孤独和寂寞。作者在西湖游览时,感叹自己的身世和命运,寻找着心中的归宿,却只能感叹渺渺。最后,他独自倚栏凝望,泪水滴落,表达了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整首词以西湖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和孤独。作者通过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追求和内心的痛苦。整首词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湘月·天风吹我》赏析详情»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是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在27岁时中举人,38岁时中进士。曾担任过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并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的行动。48岁时辞去官职南归,次年在江苏丹阳云阳书院突然去世。
龚自珍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充满了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他的著作包括《定庵文集》,其中收录了300余篇文章,以及近800首诗词。他的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有315首。龚自珍的文学作品对于当时社会的改革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