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注释:御街行:词牌名,柳永《乐章集》注“夹钟宫”,《古今词话》无名氏词有“听孤雁声嘹唳”句,更名《孤雁儿》。
前时:从前,以前。
笙歌:此指酒筵歌席。
中夜:半夜。《尚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思免厥愆。”
醺醺:形容醉态。
坠楼换马:坠楼,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换马,指用马换爱妾。
争奈:怎奈。
和衣拥被:穿着衣服,裹着被子。
彻曙:直到天亮。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词的创作年份以及可能的创作场景。根据内容推测,这首词应该是在柳永未出仕之前的某次酒宴之后创作的。
根据文中提到的内容,这首词涉及歌妓,而未谈论官场见闻。这暗示着这首词可能是在私人场合中创作的,而不是在官场或公共场合。由于没有具体的创作年份,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但可以推测它是在柳永未出仕之前创作的。
在古代中国,酒宴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活动,人们在这种场合中会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食和饮品,并进行诗词歌赋的创作和演唱。这首词可能是在一次酒宴之后创作的,作者受到了酒宴的氛围和歌妓的表演所启发。
这篇创作背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关于这首词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创作背景详情»
思服”相呼应,表达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达到了极致。
最后两句“独自倚栏干,黄昏独自愁断肠。”是词的高潮部分,也是词的主题所在。词人在这里通过“独自”二字的反复使用,强调了他的孤独和寂寞。他独自倚在栏杆上,黄昏时分,心中充满了愁绪,愁绪如断肠般痛苦。这里的“愁断肠”一词,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也是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整首词以回忆、思念为主线,通过描写词人在妓院小饮春庭院的情景,引出了他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最终以孤独寂寞的形象作为词的高潮,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相思之苦。
这首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写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心上人的深深思念之情。词人通过回忆、描写和表达,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的心情和情感。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