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美丽的女子寄来了一封信,信中的文字抒发了她深深的情感,价值非常高贵,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我时而展览欣赏,时而默默思索,心中充满了悲喜交织,泪水满满。过去我们幽会的快乐已经消失,未来我们相见的日子遥远而难以预测。如今我无法依赖,只能多多期待南来北往的大雁传来佳音,恐怕会冷落了过去的爱情。
注释:燕归梁:词牌名,《乐章集》注解为“正平调”。这是一种五十个字的双调词牌,前四句平声韵,后四句仄声韵。
织锦:指锦书。后来称妻子寄给丈夫的书信为锦书。裁篇:也可以说是“裁编”,指构思。写意:表达心意。
字值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句话形容情人来信的珍贵。
披玩:即把玩,仔细玩味。
肠成结:指心中的忧思郁结不解。肠,指心肠,即内心。
前期:指将来重聚的日子。
无憀(liáo)赖:即“无聊”,郁闷,精神空虚。憀,通“聊”。
而今:即如今。
密凭:频频托付。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译文及注释详情»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描写爱情和思乡之情而闻名。其中,他的思妻之作更是深受读者喜爱。在这些作品中,柳永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之情。
这篇创作背景主要围绕柳永的一首词展开,这首词以织锦回文诗的典故作为开头,可见柳永写下这首词时正思念着自己的妻子。通过对柳永其他思妻之作的创作时间进行联系,可以推断出这首词应该是柳永第一次游历江浙一年后创作的。
柳永是一个浪漫而富有情感的词人,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在他第一次游历江浙一年后,他对家庭的眷恋和思念更加强烈。这段时间的游历让他感受到了离家的寂寞和孤独,也让他更加珍惜自己的妻子和家庭。
在这首词中,柳永通过织锦回文诗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织锦回文诗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通过将诗句前后倒置,使得整首诗可以从前往后和从后往前都能够读通。这种形式的诗歌不仅展示了柳永的诗歌才华,也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使得读者更能够理解柳永的思妻之情。通过对柳永游历江浙一年后创作的思妻之作进行联系,读者可以感受到柳永在离家期间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这首词不仅展示了柳永的诗歌才华,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对妻子的深深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之情。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创作背景详情»
这首词以书信传达别后相思相忆之情。词的上片以织锦回文诗为开头,但所叙写的并不是诗人自己,而是读诗者,也就是词人本人。词人通过构思精妙的来信体会到其中的深情蜜意。字值千金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这封信在词人内心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一回披玩一愁吟。肠成结、泪盈襟,前一句表达了他的喜悦之情,后一句则真实地描写了他喜极而泣的心情。
下片是相思之情的延伸。幽欢已散前期远表明幽欢早已成为过去,重聚却又遥遥无期。无憀赖一句写词人满怀情意却无处寄托。密凭一句描写了词人频频寄出述说爱情的书信。结尾的恐冷落、旧时心表明述说相思不仅是自己情感的需要,更是为了安慰对方,以免冷落了她旧日的一片深情。这六个字,语势平淡,却情深意浓。
这首词是一首以赋的手法写成的令词,没有比兴,没有场景,没有波澜,全用概括性的叙述语,显得平直、浅淡,缺少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只有结尾一句,尚有新意,尚有余韵。
《燕归梁·织锦裁篇写意深》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