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长时间站在长堤上,轻柔的晚风吹拂着。但是我看到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千万株柳树种在堤坝上,遮掩着奔腾不息的江河。人们都争相往这里来,不管是什么途径,只是为了追求名利。想到旅途中的人们终日不停地漂泊,这些追名逐利的人又怎么会察觉到已经渐渐远离了家乡。
轻率地离开绣阁(代指女方),很难收到妻子的来信。随便度过了一年,无奈地到处旅行,厌烦的情绪。近来尝遍了在外流动做小官的滋味,这些想法,我就写成书信,又能寄给谁呢?即使是像孟光一样贤惠的女子,又怎么能知道我一天比一天愁苦,增添憔悴呢。
注释:定风波,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是一首双调词,共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还有其他变体,如双调六十三字、双调六十字等。
伫(zhù)立:长时间站立。
淡荡:舒缓,恬静。多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箭波:水波迅速,有如飞箭。
走舟车:水路和陆路同时进行。
念荡子、终日驱驱:想到旅途中的人不停地漂泊。
迢(tiáo)递(dì):形容路途遥远。
泛泛:飘流浮行的样子。
孟光: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举案齐眉的典故就是说的梁鸿和孟光。梁鸿读完太学回家务农,与县上孟财主的30岁女儿孟光结婚。婚后他们抛弃孟家的富裕生活,到山区隐居,后来帮助皋伯通打短工。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托盘都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迩来: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香笺:加了多种香料制成的诗笺或信笺。
《定风波·伫立长堤》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柳永中举之后的官职经历以及他在宦游过程中对功名利禄的暂时否定。柳永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词作和音乐才能而闻名于世。
在1034年中举之后,柳永先后担任了睦州团练推关、宇航县令、定海晓峰盐场检察官、泗州判官等微小官职。这些官职虽然微不足道,但对于柳永来说,却是他在宦游过程中的一种经历和历练。
然而,尽管担任了这些官职,柳永对功名利禄并没有过多的追求。他深知官场的虚伪和权谋,对于功名利禄的追逐并不感兴趣。相反,他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学创作和音乐才华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柳永创作了这首《定风波·伫立长堤》。这首词以长堤为背景,描绘了一个人在长堤上伫立的情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内心感受,柳永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暂时否定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这首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词句,成为了柳永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柳永对功名利禄的态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特点。同时,它也启示了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而不是被功名利禄所束缚。
《定风波·伫立长堤》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柳永的词作《长亭怨慢行》进行的分析。词的开篇通过描绘边地的冷落景象,营造了悲凉的氛围。随着词作的展开,悲凉之感逐渐加深。词中描述了边地的荒凉,但人们却为了追求名利而争相前往,这是可悲的现象。荡子整日奔波,不知不觉离故乡越来越远,这也是可悲的。词的过片以“何意”二字作为悲叹,表达了对自己追求名利所付出的代价的思考。接着,词中描述了受尽羁旅漂泊之苦,却无法摆脱名利束缚的无奈。自己的情感无人可倾诉,这是孤寂和痛苦的。即使有贤妻如孟光,也未必能理解自己的内心苦衷。整首词通过悲情的描写,展现了下层文人士子仕宦之途的矛盾心理和悲剧命运。 《定风波·伫立长堤》赏析详情»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