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原文赏析

  • shén
    yǐn
    ·
    hóng
    bǎn
    qiáo
    tóu
    qiū
    guāng
  • [
    sòng
    dài
    ]
    liǔ
    yǒng
  • hóng
    bǎn
    qiáo
    tóu
    qiū
    guāng
    dàn
    yuè
    yìng
    yān
    fāng
    hán
    zhàn
    rào
    chuī
    yáng
    chóng
    fēn
    feī
    xié
    xiān
    shǒu
    leì
    suí
    yuǎn
    piàn
    fān
    shū
    nián
    huá
    gǎi
    xiàng
  • shí
    jiào
    chūn
    cán
    jiàn
    jiàn
    piāo
    huā
    hǎo
    liáng
    tiān
    cháng
    dòng
    fáng
    xián
    yǎn
    xiǎo
    píng
    kōng
    xīn
    zhǐ
    guī
    yún
    xiān
    xiāng
    yǎo
    zài
    chù
    yáo
    xiāng
    qīn
    nuǎn
    suàn
    shuí
    zhī
    shēn
    shēn
    yuē
    fǒu

原文: 红板桥头秋光暮。淡月映烟方煦。寒溪蘸碧,绕垂杨路。重分飞,携纤手、泪如雨。波急隋堤远,片帆举。倏忽年华改,向期阻。
时觉春残,渐渐飘花絮。好夕良天长孤负。洞房闲掩,小屏空、无心觑。指归云,仙乡杳、在何处。遥夜香衾暖,算谁与。知他深深约,记得否。


相关标签:秋天离别相思怀人迷神引

译文及注释

译文:在红板桥头的秋天夜晚,月色映照着淡淡的雾气。堤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展现出一片碧色。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握住妻子的手,泪水不停地流下来。水中的波浪很急,隋堤很远,船帆被举起来。时间过得很快,可惜归期被阻隔。

现在春天快要过去了,柳絮渐渐飘起来。美好的景色总是无心欣赏。房门虚掩,只有一个小屏风,却没有心情去看。心中渴望回家,但恋人在哪里呢?漫长的夜晚很温暖,但谁能与我共享呢?与他深切的约定,他还记得吗?

注释:迷神引:词牌名,柳永自制曲,《乐章集》注“中吕调”。双调九十七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三句六仄韵。
红板桥:有泛指和专指,泛指指红色栏杆的桥,专指指汴京顺天门外的板桥。从词中所写,可知其为专指。
秋光暮:秋天的夜晚。
烟:雾气。煦(xù):温暖;暖和。
寒溪蘸碧:寒冷的溪水像蘸了染料一样清澈。寒:微微的秋寒。
垂杨:即垂柳,古人将杨柳混称,所以称之为垂杨。
重(chóng)分飞:重新回忆起当初分别时的情景。分飞,分别。
隋堤:汴河的大堤,因为是在隋代修建的,所以被称为隋堤。
倏忽:突然,时间过得很快。
向期阻:怎奈归期却被阻隔。向,怎样。
花絮:柳絮。
孤负:辜负。孤,古同“辜”。
小屏:即小屏风,室内的陈设物,也有放在炕头的,称之为炕屏,可以映射人影。
仙乡:仙人所居住的地方,借指所爱者的居住地。
遥夜:漫长的夜晚。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首名为《雨霖铃》的词,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根据研究者的分析,柳永在秋季离开汴京的次数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少年时期远游时,另一次是在庆历四年自苏州赴成都经汴京时。然而,根据词中的描述“波急隋堤远”,可以明显看出这是一次南行的旅程。因此,可以推断出这首词是柳永在少年远游江浙地区的第二年春天创作的。

这首《雨霖铃》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景象,通过描写雨声、雨滴、风声等细节,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词中的“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表达了词人对逝去青春岁月的无奈和懊悔之情。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则表达了词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失落。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描写,成为了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赞赏,也在后世影响深远,被广泛传诵和演绎。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打动了无数读者和听众的心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通过对时间的描述,表达了思念之情的长久和无法实现的遗憾。下片则转到春日的洞房,写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春日洞房”是相聚之地,“花开花落”是相聚之时。以下三句是相聚之景:春风拂面,花开如锦,水边小路垂杨成行,柳枝垂下,沾浸着温暖的碧水。明媚的春天、绚丽的花朵、温暖的溪水等意象,渲染着相聚的喜悦和幸福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中,以下二句、九字,直写相聚情景:“重逢时,携纤手、泪如雨”。这里的“携纤手泪如雨”与前面的“携纤手泪如雨”形似,但情感却完全不同。前者是分别时的悲伤和依恋,而后者是相聚时的喜悦和感动。女子眼中的男人再次紧紧地握住女子的“纤手”,泪水如雨落下。这是动态与悄思的描写,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深深的思念和爱意。整首词通过对时间和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女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分别和相聚的喜悦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彼此之间心心相知之深和无怨的爱情。 《迷神引·红板桥头秋光暮》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柳永的照片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汉族家庭,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被称为柳七。他在宋仁宗朝考中进士,后来担任屯田员外郎的官职,因此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一生致力于词的创作,自称“白衣卿相”。他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长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的慢词较多。他的词作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因此在当时广泛流传,人们常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是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柳永的代表作品包括《雨霖铃》和《八声甘州》。《雨霖铃》以描写雨夜中思念之情为主题,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八声甘州》则以描写甘州的美景和离别之苦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首词作都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而广受赞誉。

关于柳永的生平和死亡,由于历史记载的不完整,具体的时间和细节并不清楚。根据传说,柳永在约1053年去世,享年约66岁。他的词作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广泛流传,但他本人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官职和荣誉。然而,他的词作却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猜您喜欢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宋代 柳永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宋代 柳永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临江仙引·上国

宋代 柳永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