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野望吟》原文赏析

  • hán
    shí
    wàng
    yín
  • [
    táng
    dài
    ]
    bái
  • què
    zào
    hūn
    qiáo
    qīng
    míng
    hán
    shí
    shuí
    jiā
  • fēng
    chuī
    kuàng
    zhǐ
    qián
    feī
    leǐ
    leǐ
    chūn
    cǎo
    绿
  • táng
    huā
    yìng
    bái
    yáng
    shù
    jìn
    shì
    shēng
    bié
    chù
  • míng
    míng
    chóng
    quán
    wén
    xiāo
    xiāo
    rén
    guī

原文: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相关标签:寒食节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棠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潇潇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
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乔木:高大的树木。
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The response ended prematurely. 《寒食野望吟》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寒食野望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寒食扫墓的情景。在这首诗中,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白居易以“旷野苍茫,古墓累累”来描绘清明时节的景象。他用苍茫的旷野和众多的古墓,形容了寒食节扫墓时的庄严肃穆。这种景象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也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接着,白居易用“凄风劲吹,纸钱纷飞”来描绘清明时节的气氛。凄风劲吹,寒冷刺骨,使人感受到了生死的无常和离别的悲伤。纸钱纷飞,象征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祭奠,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在诗的最后,白居易写道:“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这句话表达了生死离别的悲痛之情。人们在黄土之上哭泣,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伤;而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他们已经离开了人世,与世隔绝。这种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使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时光。

通过《寒食野望吟》,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描绘了清明扫墓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思考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人们对清明扫墓的重视和敬意,也让人们深思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进而珍惜眼前的亲人和时光。 《寒食野望吟》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寒食

唐代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秋风引

唐代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