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用黄金、白玉装饰的宝刀,到了夜间它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
大丈夫五十岁了还没有在沙场立功,手提战刀迎风独立傲视天下。
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
羞耻于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
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远处的终南山顶山石嶙峋、白雪耀眼。
啊,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注释:
金错刀:用黄金装饰的刀。
白玉:白色的玉。亦指白璧。
八荒:指四面八方边远地区。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这里指南宋京城临安(今杭州市)。
奇士:非常之士。德行或才智出众的人。
意气:豪情气概。
相期:期待;相约。这里指互相希望和勉励。
史策:即史册、史书。
丹心:赤诚的心。
尔来:近来。
天汉滨:汉水边。这里指汉中一带。
南山:终南山,一名秦岭,在陕西省南部。嶙峋:山石参差重叠的样子。
“楚虽三户”句:战国时,秦攻楚,占领了楚国不少地方。楚人激愤,有楚南公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说: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最后也一定能报仇灭秦。三户,指屈、景、昭三家。
《金错刀行》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陆游在公元1172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从夔州赴南郑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的经历。陆游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中,为恢复失地而努力奋斗。在乾道九年,陆游被调至嘉州担任摄知,这段经历和感受成为他创作《金错刀行》的灵感来源。 《金错刀行》创作背景详情»
的这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正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英雄壮志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宝刀的描绘和赞美,引出了提刀人的形象,表达了他急欲上阵杀敌的决心和胸怀大志。同时,诗人通过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将爱国志士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凸显出来。最后,诗人以“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表达了对民心、民力的正确认识和对中国复兴的坚定信念。整首诗以七言歌行的形式呈现,转韵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流畅动人。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他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英雄壮志的赞美,表达了他对中国复兴的坚定信念和爱国精神。 《金错刀行》赏析详情»
言简练,意境深远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没有冗长的描写,却能表达出深远的意境。诗中的议论和抒情句子都言简意赅,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例如,“丈夫五十功未立”的句子,简洁明了地表达了诗人的失落和不甘;“一片丹心报天子”的句子,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忠诚和决心。这种简练的语言使诗歌更加有力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同时,诗中的意境也十分深远。通过对宝刀和提刀人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和豪迈的气概;通过对终南山的描绘,诗人表达了爱国志士的坚定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意境的展现,使诗歌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议论英发、情韵富饶、描绘简省、形象鲜明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等方面。通过这些特色的运用,诗歌成功地传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发。
《金错刀行》艺术特色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