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又称为“相思子”,也被称为“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长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也有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也有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相思》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一首诗的来源和创作时期。据记载,这首诗最初被称为《江上赠李龟年》,它是作者怀念一位友人的作品。背景故事发生在天宝末年,当时中国发生了安史之乱,李龟年流落江南地区。在他流亡期间,他曾经演唱过这首诗,这证明了这首诗是在天宝年间创作的。 《相思》创作背景详情»
,给人以深深的共鸣。
最后一句“或为送君去,火急几时归?”既是对友人的告别,又是对自己的期盼。这里的“送君去”可以理解为送别友人,也可以理解为送走自己的思念。而“火急几时归”则是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也是对自己思念的迫切。这样的双关语使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意犹未尽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红豆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物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设问、寄语、双关等修辞手法,使诗意更加深远。语言简练朴素,却又富有想象力和情感。整首诗情调高雅,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受。可以说,这是一首优秀的绝句佳作。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