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原文赏析

  • hàn
    jiāng
    lín
    fàn
    /
    hàn
    jiāng
    lín
    tiào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chǔ
    sài
    sān
    xiāng
    jiē
    jīng
    mén
    jiǔ
    pài
    tōng
  • jiāng
    liú
    tiān
    wài
    shān
    yǒu
    zhōng
  • jùn
    qián
    lán
    dòng
    yuǎn
    kōng
  • xiāng
    yáng
    hǎo
    fēng
    liú
    zuì
    shān
    wēng

原文: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山水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江水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两岸山色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处的城郭好像在水面上飘动,波翻浪涌,辽远的天空也仿佛为之摇荡。
襄阳的风景天气好,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注释:汉江:即汉水,流经陕西汉中、安康,湖北十堰、襄阳、荆门、潜江、仙桃、孝感,到汉口流入长江。诗题在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中题名为“汉江临眺”,临眺,登高远望。汉江从襄阳城中流过,把襄阳与樊城一分为二(合称“襄樊”),以及襄樊周围大大小小的无数城郭(包括襄阳城门外的许多“瓮城”),一个个都像在眼前的水道两旁漂浮。临泛江上,随着小舟在波澜中摇晃,感觉远处的天空都在摇动,非常恰当地扣题,写出“临泛”的独特观感。假如是“汉江临眺”,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此诗还是应题为《汉江临泛》为是。
楚塞:楚国边境地带,这里指汉水流域,此地古为楚国辖区。三湘:湖南有湘潭、湘阴、湘乡,合称三湘。一说是漓湘、蒸湘、潇湘总称三湘。
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之西塞。九派:九条支流,长江至浔阳分为九支。这里指江西九江。
郡邑:指汉水两岸的城镇。浦:水边。
好风日:一作“风日好”,风景天气好。
山翁:一作“山公”,指山简,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山涛的幼子,西晋将领,镇守襄阳,有政绩,好酒,每饮必醉。这里借指襄阳地方官。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公元740年,当时唐玄宗正处于开元二十八年的统治时期。在这个时候,王维担任殿中侍御史的职位,因公务需要前往南方旅行,途中经过了襄阳城。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在襄阳城欣赏到了汉江的美景,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

襄阳城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襄阳市,是当时的重要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汉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襄阳城,为城市增添了壮丽的景色。当王维在襄阳城停留时,他被汉江的美景所吸引,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这首诗可能是王维在襄阳城的一次偶然的创作,他可能在城墙上或者江边的某个地方,静静地欣赏着汉江的景色。他可能看到了江水的波澜壮阔,江岸两侧的山峦起伏,以及远处的云雾缭绕。这些景象给了他深深的震撼和启发,激发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以山水田园的题材而闻名。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含蓄的风格著称,常常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描绘汉江的美景,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总之,这首诗是王维在公元740年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通过描绘汉江的壮丽景色,他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诗也展示了王维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山水田园题材的热爱。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诗中的描写手法非常巧妙,通过对水流和山色的描绘,展现了江水的浩渺和山势的苍茫,给人以壮阔飞动、奔放雄伟的感觉。整首诗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首联写出了众水交流、密不间发的景象,给人以水势汹涌的感觉。颔联则描绘了开阔的空白和可以走马的场景,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颈联通过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的描写,展现了山川景物的壮丽和笔墨的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诗中的“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句,通过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了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为整个画面提供了背景。诗人通过泛舟江上、纵目远望的描写,将汉江与“三湘”和“九派”相连接的浩渺水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诗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一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诗人通过描绘江水的流长邈远和苍茫山色的烘托,展现了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的描写手法极为淡雅,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动的气韵。

王世贞评价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这句评价表达了对这首诗的赞美之情,认为诗人通过巧妙的描写手法,将诗中的景色描绘得如此生动,使人仿佛置身于画中。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肯定。 《汉江临泛 / 汉江临眺》鉴赏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寒食城东即事

唐代 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送梓州李使君

唐代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陇西行

唐代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