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原文赏析

  • qiū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guì
    chū
    shēng
    qiū
    lòu
    weī
    qīng
    luó
    báo
    weì
    gēng
  • yín
    zhēng
    jiǔ
    yīn
    qín
    nòng
    xīn
    qiè
    kōng
    fáng
    rěn
    guī

原文: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秋天女子思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注释:
秋夜曲: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宛转含蓄的闺怨诗。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
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
已薄:已觉单薄。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
殷勤弄:频频弹拨。
空房:谓独宿无伴。 《秋夜曲》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露女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怨情,表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功力。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孤寂和思念丈夫的哀怨,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写景,描绘了秋夜微凉的情景,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诗人通过描述夜幕初临,月亮刚刚升起,秋露微薄稀少的情况,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同时,女主人公穿着轻盈细软的罗衣,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暗示了她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接下来的一句“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弹筝的行动,实际上是以乐曲寄情。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这揭示了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的情况。然而,诗人通过“心怯空房不忍归”这句巧妙的表达,揭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秘密。她之所以如此沉迷于弹筝,并不是因为热爱音乐,而是因为她害怕独守空房,不愿意回去面对空虚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情感细腻而委婉,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女主人公的思念和痛苦通过弹筝这一行动得到了表达,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景物和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孤寂和思念丈夫的哀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出诗人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功力。整首诗给人一种深刻的感受,让人对女主人公的痛苦和怨情产生共鸣。 《秋夜曲》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归嵩山作

唐代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送邢桂州

唐代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从军行·吹角动行人

唐代 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