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香积寺》原文赏析

  • guò
    xiāng
  • [
    táng
    dài
    ]
    wáng
    weí
  • zhī
    xiāng
    shǔ
    yún
    fēng
  • rén
    jìng
    shēn
    shān
    chù
    zhōng
  • quán
    shēng
    weī
    shí
    lěng
    qīng
    sōng
  • báo
    kōng
    tán
    ān
    shàn
    zhì
    lóng

原文: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写景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知道香积寺位于哪座山中,走了几里路,就进入了被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中。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但没有人行的路径,深山中传来古寺的钟声。山中的泉水撞击着陡峭的岩石,发出幽咽的声音,松林中的阳光照射下显得寒冷。黄昏时分,独自一人在寂静的潭边,安静地打坐以驯服尘俗的邪念。

注释:过:过访,探望。香积寺:唐代著名寺院,有争议,一说香积寺在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神禾原上。”故址已废。一说在河南汝州,今风穴寺,唐时称香积寺。
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钟:寺庙的钟鸣声。
咽:呜咽。危:高的,陡的。“危石”意为高耸的崖石。
冷青松:为青松所冷。
薄暮:黄昏。曲:水边。“安禅”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
安禅:为佛家术语,指身心安然进入清寂宁静的境界,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佛家比喻俗人的邪念妄想。见《涅槃经》:“但我住处有一毒龙,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过香积寺》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过香积寺》是一首描写游览山中古寺的诗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绘寺院,而是通过侧写周围景物来烘托山寺的幽胜。诗中的“不知”表现了诗人的洒脱不羁,他在茫茫山林中寻找香积寺。诗人步入山林后,白云缭绕的山峰使得寺院显得更加幽远。接下来的四句描写了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突然间传来一阵隐隐的钟声,使得山林更加寂静而神秘。诗人用“何处”来表达钟声的来源不可知,与“无人”相呼应,也暗承了“不知”的主题。诗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通过写声和色来表现环境的幽冷。诗人用倒装句突出了泉声和日色,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泉水在嶙峋的岩石间艰难流淌的情景,以及夕阳昏黄的余晖涂抹在幽深的松林上的景象。整首诗构思奇妙,炼字精巧,被誉为炼字典范。通过描写周围景物和环境的幽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山寺的幽深静寂之美。最后一句“深潭已空”暗示了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过香积寺》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照片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

猜您喜欢

孟城坳

唐代 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唐代 王维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木兰柴

唐代 王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