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译文:我刚搬到孟城坳,可惜只看到了凋零的柳树,却没有看到过去种植柳树的人。现在我来到这里居住,却不知道现在的主人是谁。我们不必徒然地悲叹这里过去的主人。
注释:孟城坳:是辋川的一个风景点,有古城墙。坳指低洼的地方。
新家:新搬到的住所。
来者:后来的人。
复:又。
空:徒然地。
昔人:过去的人。
《孟城坳》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首诗是王维的诗集《辋川集》中的第一首。在中年以后,王维在长安附近的蓝田辋川购买了一处产业,称为辋川别业。在这里居住期间,王维经常与好友裴迪一起在附近的山中游玩。他们两人各自创作了二十首五言诗,描述了孟城坳、华子冈等二十个景点。王维将这些诗集结成《辋川集》,并在序言中写道:“我在辋川山谷有一处别业,我们游玩过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莫、宫槐陌、临湖亭、南垞、歆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地,与裴迪一起写了绝句。”
孟城坳原本是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宋之问以他的文才和与权贵的关系而一度声名显赫,但后来两次被贬谪,最终在异乡客死,这座辋川别墅也因此荒废了。当王维搬进这个地方时,他看到了这个景象,触景伤情,流露出他难以言表的心情。同时,李林甫掌握了权力,张九龄被罢相,这使得王维心怀失望和隐忧,选择退隐到辋川。因此,当他看到目前这个衰败景象时,他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这座别墅的前任主人。
《孟城坳》创作背景详情»
杨柳依依掩映着精雅山间别墅的盛景。通过对比现在和过去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兴衰变迁的思考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的句子简洁而含蓄,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之感。
诗人首先交代了自己新近搬到孟城口居住的事情,但接下来却描绘了一幅衰败的景象。古木和枯柳的形象,展示了孟城口的凋零和衰败。诗中的“古”字和“余”字,暗示了历史的长久和兴衰的变迁。通过对比现在的衰败状态和过去的盛景,诗人营造出了一种悲愁落寞的氛围。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思考自己的存在和离去。他思考着以前居住在这里的人,以及未来会来到这里的人。他意识到自己只是后来人眼中的昔人,不必再为前人的离去而忧伤。这种思考不仅是诗人的自我排解,更是一种哲理上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兴衰变迁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只有一句写景,但通过这句“古木余衰柳”,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孟城口衰败零落的景象。同时,通过一个“余”字,诗人寓意无限感慨,使人由现在的衰败联想到过去的盛景。诗人的笔墨简洁而曲折,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之感。
这首诗通过对兴衰变迁的描绘和思考,传达了诗人孤寂萧索的心态。诗人通过对现在和过去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精练含蓄,构思深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之感。
《孟城坳》赏析详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