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戴着红巾的卫士不停地报告说寒夜即将过去,尚衣官员给天子呈上了翠绿的云裘。
早朝时,百官在黎明的光照下走进辉煌的宫殿,与万国使节一同向戴着加冕悬旒的皇帝叩头。
初出的阳光映照着君王手中的雉尾掌扇,飘动的香烟飘向皇帝身穿的龙袍。
朝会结束后,中书文官们将天子的圣旨写在五色纸上,身着紫袍佩戴玉佩的中书舍人们此刻忙碌不停。
注释:和诗:用来回答他人诗作的诗,可以按照别人的格律或内容作诗,可以和韵,也可以不和韵。舍人:即中书舍人,贾至担任此职。大明宫:宫殿名,位于长安禁苑南部。
绛帻:用红布包头,形状像鸡冠。鸡人:古代宫中,在天亮之前,有戴着红巾的卫士,在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像鸡鸣一样,以警示百官,因此被称为鸡人。晓筹:即更筹,夜间计时的竹签。
尚衣:官职名称。隋唐时期有尚衣局,负责管理皇帝的衣物。翠云裘:饰有绿色云纹的皮衣。
九天:形容天空的高远广阔。古人认为天有九野、九重。这里借指皇宫。阊阖:天门,这里指皇宫正门。
衣冠:指文武百官。冕旒:古代帝王、诸侯和卿大夫的礼冠。旒是冠前后悬垂的玉串,天子的冕上有十二个旒。这里指皇帝。
仙掌:掌指掌扇的掌,也就是障扇,宫中的一种仪仗,用来遮挡阳光和风。
衮龙:即卷龙,指皇帝的龙袍。浮:指袍上锦绣光泽的闪动。
裁:起草。五色诏:用五色纸写的诏书。
凤池:指凤凰池。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发生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的春天。当时,王维担任太子中允,与贾至、杜甫和岑参等诗人是同僚关系。贾至作了一首名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的诗,他当时是中书舍人。杜甫、王维和岑参都为这首诗作了和诗,而王维的和诗即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创作背景详情»
写出了贾至在朝廷中的身份和职责。整首诗通过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展现了大明宫早朝时庄严华贵的气氛,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鉴赏详情»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是唐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他被称为“诗佛”,被苏轼评价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后任太乐丞。他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之一,现存有他的诗作400余首,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包括《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对佛学有深入的研究,受到禅宗的影响很大。他的名字和字“摩诘”来源于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王维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成就,他的书画也非常有名,被认为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此外,他还精通音乐。他与孟浩然一起被称为“王孟”,是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