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咏鹅》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骆宾王是一个生活在义乌县北部小村子里的孩子。他的家乡有一口名为骆家塘的池塘。有一天,一位客人来到了骆宾王的家中,并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骆宾王对这些问题都能够迅速地作出回答,令客人感到非常惊讶。随后,骆宾王跟随客人来到了骆家塘,这时他们看到一群白鹅正在池塘中游动。客人突然向骆宾王提出了一个挑战,要他以鹅为题材创作一首诗。骆宾王稍作思考,便创作出了这首诗。 《咏鹅》创作背景详情»
《咏鹅》是一首咏物诗,据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创作的。这首诗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鹅的突出特征。诗中的描写自然、真切、传神。
诗的开头“鹅、鹅、鹅”不仅模拟了鹅的叫声,还表现了思维的跃动,将声音和思维融为一体。通过三个“鹅”字,诗人生动地表达了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逐渐看清了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接着,诗人描写了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鹅在水中的声音和色彩。这些描写展示了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地勾勒出鹅的形象,使其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幅可爱的动态形象,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看到了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
总的来说,这首《咏鹅》以其清新欢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小诗人对鹅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受。尽管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但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鹅的可爱和活泼。这种鉴赏三的作品,让人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和艺术的力量。
《咏鹅》鉴赏三详情»
这首诗以小作者的视角和心态来观察和理解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如将鹅的叫声形容为“歌”。同时,诗中也通过色彩的对比来传达事物的特征,展现了丰富和全面的描绘。“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互映衬,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接下来的句子“曲项向天歌”描写了鹅鸣叫的神态。用“曲项”来形容鹅向天高歌的姿态非常准确。鹅的高歌与鸡的鸣叫不同,鸡是引颈长鸣,而鹅则是曲项高歌。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动词“浮”和“拨”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而“白毛”、“红掌”、“绿水”等色彩鲜艳的词语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的白毛和红掌浮在清澈的绿水上,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展现了诗人在儿童时代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和方面来看,这首诗在艺术上都可以称得上是一绝。它通过小作者的视角和心态,以拟人的手法和色彩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鹅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诗人对鹅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儿童时代的观察力和艺术才华。
《咏鹅》鉴赏二详情»
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鹅在水中游戏嬉戏的神态。诗中的第一句三个“鹅”字,既是对鹅的亲切呼唤,也可以理解为模仿鹅的叫声。第二句“曲项向天歌”,通过描述鹅弯曲着长长的脖子,朝着天空唱歌,生动地表现了鹅欢叫时的洋洋自得的神态。
接下来的一句写出了鹅鸣叫的声音,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通过使用一个“曲”字,将鹅伸长脖子,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描绘得十分生动。这句诗先写所见,再写所听,层次分明。
前面的内容描述了鹅在陆地上行进的情形,接下来的两句则描写了鹅群在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景。诗人运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绘鹅群戏水的情况。鹅的毛是白色的,而江水却是绿色的,通过“白”“绿”对照,形成鲜明耀眼的对比。同样,鹅的掌是红色的,而水波是青色的,通过“红”“青”映衬,呈现出十分艳丽的对比。而两句中又有“白”“红”相对,“绿”“青”相对,形成上下对比。这样的回环往复,都是对仗的,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非常恰到好处。诗中的“浮”字说明鹅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而“拨”字则说明鹅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通过动静相生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现了一种变化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个七岁小孩的视角,通过生动活泼的描写,展现了鹅在水中游戏嬉戏的神态。通过对比和对偶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了鹅的特征和行为,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感和变化美。
《咏鹅》鉴赏详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他是唐初的一位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他还与富嘉谟一起被称为“富骆”。
骆宾王在高宗永徽年间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任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他被任命为侍御史,但因为某些事情被下狱,次年才获得赦免。调露二年,他被任命为临海丞,但由于不得志,最终辞去了官职。
骆宾王有一部诗集流传至今。据记载,他在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反对武则天的徐敬业写了《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然而,徐敬业失败后,骆宾王失去了行踪,不知所终。有一些传闻称他被杀,也有一些传闻称他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