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注释:奉和:做诗词和别人相应和,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为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又绿野堂为裴度之宅,所以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旧唐书 裴度列传》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
开:创立,建设。
物华:万物的精华。
桃李:代指学生。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赏析是对一首诗的解读,该诗描述了裴度的房子绿野堂,以及他的学生遍布天下的情景。诗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将桃李代指学生,绿野堂则指代裴度的房子。通过描写裴度的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诗人表达了对裴度作为一位老师,其学生遍布天下,名声远播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绿野堂被路人称为令公的家,这显示了裴度在当时的地位和声望。诗人通过描述绿野堂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展现了这座房子的显眼气派和独特之处。这种描写方式既突出了裴度的学问渊博,又表达了他作为一位老师的卓越能力。
诗中的桃李代指裴度的学生,意味着他的学生遍布天下,成就斐然。这种赞美方式既突出了裴度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者,又表达了他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的成功。诗人通过这种借代的手法,将裴度的学生与桃李相提并论,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优秀和出色。
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对裴度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写裴度的房子和学生的辉煌成就,表达了对裴度作为一位杰出教育者的敬佩和钦佩之情。这首诗既是对裴度个人的赞美,也是对教育事业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者的崇敬。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赏析详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