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
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注释:
梦得:诗人刘禹锡,字梦得。
沽酒:买酒。
后期:后会之期。
犹:还,尚且。
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
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
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穷:寻根究源。
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
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
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
家酝:家中自己酿的酒。
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和刘禹锡的交往情况。他们在晚年时与政治上的冷遇,使他们更加亲密。在他们年近古稀时,他们相对痛饮,回忆起少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不禁感慨万端。于是,他们约定一起喝酒时,白居易创作了这首诗。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创作背景详情»
末联,是诗人对友谊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慨。朋友之间的相知相惜,是诗人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他们共同品味美酒,共同分享欢乐,共同承受人生的苦难,这种友谊是无价的。诗人用“共把”、“相看”等词语,表达了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深厚的情感。而“十千沽一斗”则是对友谊的夸张和赞美,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豪迈态度。诗人认为,即使花费再多的金钱,只要能与好友共饮美酒,那就是值得的。最后一句“七十欠三年”,则是对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两位老友已经年近古稀,但他们仍然怀揣着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虽然已经老去,但内心依然年轻,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激情。整首诗通过对友谊、生活和时光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赏析详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