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别离》原文赏析

  • qián
    bié
  • [
    táng
    dài
    ]
    bái
  • qián
    bié
  • àn
    xiāng
  • liǎng
    xīn
    zhī
    wài
    rén
    zhī
  • shēn
    lóng
    suǒ
    niǎo
    jiàn
    chōng
    duàn
    lián
    zhī
  • shuǐ
    suī
    zhuó
    yǒu
    qīng
    tóu
    suī
    heī
    yǒu
    bái
    shí
  • weí
    yǒu
    qián
    àn
    bié
    gān
    xīn
    hòu

原文: 不得哭,潜别离。
不得语,暗相思。
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舂断连理枝。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
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相关标签:爱情悲伤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不要哭,悄悄地离开。
不要说话,暗地里互相思念。
两个人的心情没有外人知晓。
幽深的鸟笼在夜里用铁链囚锁孤独栖息的飞鸟,锋利的长剑折断连理枝。
河水虽然浑浊,但终究会有清澈的日子,头发虽然乌黑,但也有变白的时刻。
唯独只有秘密的离别,你我才会心甘情愿,再无相会之日期。

注释:不得:南方方言,不许,不要。
语:言语,说话。
暗:暗自。暗地里。
相思:互相思念。后多指男女相悦而无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深笼:幽深的鸟笼。
夜锁:夜里铁链囚锁。
独栖鸟:孤独栖息的飞鸟。喻有情人被禁锢。
利剑:锋利的长剑。
舂断:在石臼或乳钵里捣碎折断。有说‘春断’春季里折断。
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称作连理枝。又称相思树、夫妻树、生死树,比喻夫妻恩爱。
虽浊:虽然浑浊。
清日:清澈的日子。
乌头:乌黑的头发。
白时:变白的时刻。
唯有:唯独只有。
潜离:潜藏着或秘密的离别。
暗别:暗自的辞别。
彼此:指你我、双方。那个和这个。
甘心:心甘情愿。情愿。满意,满足。
无后期:无有以后会合之日期。 《潜别离》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白居易年轻时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姑娘湘灵之间的爱情故事。然而,由于当时社会上的门第观念和风尚的限制,这对恋人无法正式结婚。在他们分手的时候,白居易写下了一首表达内心痛苦的诗句:“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这些诗句表达了他们无法公开表达爱意和内心痛苦的困境,以及他们对彼此的深深的爱和甘心接受这种无法在一起的命运。 《潜别离》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潜别离》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歌作品,它受到了作者早年恋爱经历的影响而创作。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一种看似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的爱情的感伤,同时也哀叹了自己无法突破封建礼法的无奈。全文透露出无尽的无奈与遗憾。

诗中的“不得哭,潜别离”一句,表达了泪眼可以延绵,但别离却是遥遥无期。这时的泪眼是诗人“潜离与暗别”的无奈情怀,也是对门第观点的退让。

“不得语,暗相思”一句,表达了相思相念可以蔓延,但这种思念只有诗人自己最清楚明了,却无言可说,无法倾诉给任何人,只能让自己的相思成灾。

“两心之外无人知”一句,表达了年少无知纯粹无暇,两小无猜情真意切。但离别后,两颗无人知晓的心是否依旧相知相爱,或许在相见之时已经物是人非?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这句诗描绘了暗夜如影,吞噬天日,夜锁独栖之鸟,生硬将情爱毒杀,剑斩连理歃血凄然。

“河水虽浊有清日,乌头虽黑有白时”这句诗表达了河水再浑浊也有还清的日子,乌黑的头发终究也有白头的时刻。苍天是否看清了从少年到白头之人的情怀,那刻骨铭心的爱恋是否依旧?

“惟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这句诗表达了相思无果默然离开,无论是潜离还是暗别,一转身就是天隔一方,再也无法相见。

整首诗以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无奈与遗憾,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法对于个人感情的束缚。通过描绘离别的痛苦和思念的折磨,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了共鸣,使人们对于爱情的珍贵和脆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潜别离》赏析详情»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照片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猜您喜欢

偶作寄朗之

唐代 白居易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花非花

唐代 白居易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夜雨

唐代 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