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低低的花和绿树掩映下的小楼,将点点愁带入了少女的眉心。
斜靠着栏杆背向鹦鹉,思忖着为什么不再回过头来?
注释:
春词:表达春天中的愁苦之词。
妆楼:华美的楼房,古代常指富家女子的居处。
背鹦鹉:以背对鹦鹉。鹦鹉是一种鸟,善学人语。
思量:思忖。
《春词》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是在大和三年(829)的春天。这个时候,朝廷中的宦官势力非常嚣张,白居易的好友韦处厚已经去世,而李宗闵则与宦官勾结,即将出任宰相。与此同时,政敌王涯在这一年的正月从山南西道节度使的职位上调任为太常卿。因此,对于作者来说,这个春天是一个极为不愉快的季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诗。 《春词》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对一首诗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诗的开头通过描述“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了是青年女子,并交代了地点。接下来的描写都是对女子的刻画,通过一系列静态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始终处在低气压中的画面。诗中的“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不回头”等细节描写表达了女子内心的不快和幽怨。然而,诗的后两句则是女子对这种愁思的回应,尤其是“思量何事不回头”这句给全诗带来了神秘感。结尾没有明确说明“愁”的原因,只点出了“思量何事”,引发读者的联想。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出自艺术考虑,但也更容易引起读者对女性悲愁的联想,因为这种情感在传统中已经确立。虽然诗中没有明确说明具体的原因,但聪明的读者可以猜到是因为伤春伤别,女子背向鹦鹉是怕鸟儿学舌,勾起伤心之事。整首诗虽然显得纤巧,但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物的细致观察。
此外,这首诗不仅写了春愁,还对那些只会冥想而不寻求解脱的人进行了讽刺。诗中还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对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这种渴望与追求为何不能实现的思考。尽管这首诗篇幅短小,但人物刻画生动,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诗意独特,可称为佳作。
《春词》赏析详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他的祖籍是太原,但在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后来在河南新郑出生。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被世人称为“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被称为“诗魔”和“诗王”。他的诗作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政治时事、爱情离别等各个方面。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感情,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曾担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职位。然而,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享年74岁。他被葬于香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作。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和赏析。
总结起来,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广泛涉及各个方面的题材,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他在官场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最终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作至今仍被人们传诵和赏析。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
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