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在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他们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地区。长时间停留在三峡楼台上,忍受日月的煎熬,与五溪的民族一起居住在云山之间。羯胡人狡诈不可靠,他们背叛了主人,伤害了那些感受时世之痛的诗人,至今未能回归。梁代诗人庾信的一生境遇最为凄凉,晚年创作的诗赋震动了江关。
注释:支离:流离。风尘:指自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状像楼台。淹:滞留。日月:岁月,时光。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位于今湘、黔、川边境。共云山:共同居住的地方。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词客:诗人自称。未还:未能回朝回乡。庾(yǔ)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动江关:指庾信晚年的诗作影响很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组诗是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作者从夔州出发,游历了三峡到江陵的过程中所写的。在这次旅行中,作者先后参观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在这些古迹中,作者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等人物表达了深深的崇敬之情。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作者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这组诗作,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些诗作既是对古迹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作品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这组诗作,作者展示了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热爱,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古迹和古代人物的敬仰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创作背景详情»
表达了诗人对庾信的崇敬和自己漂泊流离的感受。诗中通过描写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的流离生活,展现了他的苦难和辛酸。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庾信的同情和共鸣,认为庾信的诗歌在晚年变得凄凉悲壮,表达了对乡国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写景写情为主线,真实深刻地描绘了诗人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鉴赏详情»
杜甫(712-770)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字是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他出生在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是汉族。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约有1400余首被保留了下来。他的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杜甫曾居住在成都。后世为了纪念他,在成都建立了杜甫草堂。杜甫的诗歌以其真实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而闻名,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他的诗歌主题广泛,包括政治、社会、自然和人生等方面。他的作品中也包含了对自己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表达。
杜甫的生平和创作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中国广为传诵,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阅读和研究。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鸾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櫂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