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注释:
乙卯:指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
重五:因是五月五日,故曰“重五”,即端午节。因这天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又称“浴兰节”。又因这天少女须佩灵符,替榴花,还称“女儿节”。
棕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
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乙卯重五诗》译文及注释详情»
在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已经年过七旬,选择在他的家乡绍兴隐居。这一年的端午节,也被称为“重五”,成为了他创作的背景。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作者选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隐居,可能是因为他对端午节的情感和思考。在他七十一岁的高龄下,他或许感叹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他可能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参与过的端午节庆祝活动,以及那些已经逝去的亲人和朋友。
隐居的环境也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安静和宁静的创作空间。他可以远离喧嚣和纷扰,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灵感。或许他在这个特殊的端午节里,通过文字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个创作背景为作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时空背景,使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思考。通过与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结合,作者可能会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这个创作背景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作者共鸣和思考的机会,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乙卯重五诗》创作背景详情»
这篇赏析主要是对一首诗进行了解读和评价。诗的开篇点题,将时间和地点限定在端午节的山村,创造了一个节日气氛浓厚、淳朴宁静的场景。诗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暂时放下了忧愤,融入了欢快的氛围中。他吃粽子、插艾枝,忙着储药、配药方,希望能平安无病度过这一年。晚上,他完成了这些事情后,含笑喝酒,享受着欢乐。
从诗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节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诗中提到了陆游,他曾有过收拾山河的志向,但未能实现,只能放弃抱负,过上平凡的生活。在欢乐中,他隐藏了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
整首诗语言质朴,融合了写景、叙事和抒情的元素。通过描写山村的榴花繁盛景象、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以及诗中的闲适惬意,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些景象和情感。诗没有过多的修饰,因此显得美丽;没有做作,因此情感真实。这正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
总的来说,这篇赏析对诗的主题、情感和语言进行了解读和评价,展示了诗中所描绘的端午节的生活场景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乙卯重五诗》赏析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