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赏析

  • guò
    xiǎo
    shān
    shān
  • [
    sòng
    dài
    ]
    yóu
  • yuè
    guò
    fēng
    huǒ
  • nán
    cháo
    chāng
    zhì
    jīng
    kǒu
    liè
    zhì
    fēng
    suì
    shān
    dāng
    shì
  • zhōu
    zhōng
    wàng
    shān
    ér
  • pāo
    jiāng
    guò
    xià
    qiàn
    yán
    dòu
    xué
    guài
    wàn
    zhuàng
    yíng
    rùn
    shí
    jiǒ
  • yòu
    yǒu
    shí
    shān
    jié
    rán
    gāo
    bǎi
    chǐ
    dān
    téng
    cuì
    màn
    luó
    luò
    shàng
    bǎo
    zhuāng
    píng
    fēng
  • shì
    fēng
    jìng
    zhōu
    xíng
    chí
    yòu
    qiū
    shēn
    liǎo
    suō
    jìn
    jiàn
  • lǎo
    suǒ
    weì
    xìng
    yǒu
    zhōu
    chí
    jìn
    suǒ
    miào
  • guò
    péng
    làng
    xiǎo
    shān
    èr
    shān
    dōng
    西
    xiāng
    wàng
  • xiǎo
    shǔ
    shū
    zhōu
    宿
    sōng
    xiàn
    yǒu
    shù
    bīng
  • fán
    jiāng
    zhōng
    shān
    jīn
    shān
    jiāo
    shān
    luò
    xīng
    zhī
    leì
    jiē
    míng
    tiān
    xià
    rán
    qiào
    xiù
    jiē
    xiǎo
  • shǔ
    shí
    wài
    wàng
    zhī
    fēng
    rán
    shàng
    gān
    yún
    xiāo
    feī
    shān
    jìn
    xiù
    dōng
    xià
    qíng
    姿
    tài
    wàn
    biàn
    xìn
    zào
    huà
    zhī
    yóu
  • dàn
    huāng
    cán
    ruò
    shāo
    shì
    lóu
    guān
    tíng
    xiè
    jiāng
    shān
    xiāng
    huī
    dāng
    gāo
    chū
    jīn
    shān
    zhī
    shàng
  • miào
    zài
    shān
    zhī
    西
    é
    yuē
    huì
    shén
    yuē
    ān
    rén
  • shào
    xìng
    chū
    zhāng
    weì
    gōng
    xiāng
    hái
    cháng
    jiā
    yíng
    yǒu
    beī
    zài
    shì
  • yòu
    yǒu
    bié
    zài
    péng
    làng
    shǔ
    jiāng
    zhōu
    péng
    xiàn
    sān
    miàn
    lín
    jiāng
    dǎo
    yǐng
    shuǐ
    zhōng
    zhàn
    shān
    zhī
    shèng
  • zhōu
    guò
    suī
    fēng
    làng
    yǒng
    gài
    míng
  • rén
    shī
    yǒu
    zhōu
    zhōng
    màn
    kuáng
    xiǎo
    qián
    nián
    jià
    péng
    láng
    zhī
    zhuàn
    zhě
    yīn
    weì
    xiǎo
    miào
    yǒu
    péng
    láng
    xiàng
    péng
    làng
    miào
    yǒu
    xiǎo
    xiàng
    shí
    rán
  • wǎn
    shā
    jiā
    xiǎo
  • weī
    xiǎo
    tǐng
    yóu
    miào
    zhōng
    nán
    wàng
    péng
    chāng
    zhū
    shān
    yān
    kōng
    ōu
    miè
    dēng
    lín
    zhī
    shèng
    jiǔ
    zhī
    ér
    guī
  • fāng
    miào
    mén
    yǒu
    jùn
    tuán
    shuǐ
    qín
    lüè
    jiāng
    dōng
    nán
    shèn
    zhuàng
  • miào
    zhù
    yún
    shān
    yǒu
    shèn
    duō
  • èr
    zǎo
    xíng
    weì
    èr
    shí
    fēng
    yún
    téng
    yǒng
    lǎn
  • é
    kaī
    suì
    xíng
  • fàn
    péng
    kǒu
    wàng
    nǎi
    zhī
    tài
    bái
    kaī
    fān
    tiān
    jìng
    zhī
    weí
    miào
  • shǐ
    jiàn
    shān
  • zhuàng
    leì
    西
    liáng
    suī
    xiǎo
    zhī
    xiù
    rán
    xiǎo
    zhī
    páng
    yǒu
    shā
    zhōu
    jiā
    weǐ
    miǎo
    jiē
    jiāng
    wàng
    zhī
    shuǐ
    miàn
  • jiāng
    kǒu
    fēn
    zhī
    weí
    nán
    jiāng
    gài
    jiāng
    西
  • jiāng
    shuǐ
    hún
    zhuó
    meǐ
    yòng
    jiē
    xìng
    rén
    chéng
    zhī
    guò
    nǎi
    yǐn
  • nán
    jiāng
    qīng
    chè
    chù
    yǐn
    shéng
    xiāng
    luàn
  • wǎn
    jiāng
    zhōu
  • zhōu
    zhì
    huà
    xiàn
    táng
    zhī
    yáng
    xiàn
    chái
    sāng
    jiē
    nán
    táng
    weí
    fèng
    huà
    jūn
    jié
    jīn
    weí
    dìng
    jiāng
    jūn
  • àn
    ér
    dōng
    xiān
    shēng
    suǒ
    weì
    zhōu
    rén
    zhǐ
    diǎn
    àn
    zhě
  • pén
    shuǐ
    shèn
    qīng
    jiāng
    shuǐ
    luàn
  • yuè
    èr
    shí
    liù
    zhì
    shì
    shǒu
    weǐ
    cái
    liù
    jiān
    fēng
    xíng
    shí
    bàn
    liú
    xíng
    bǎi
    yún

原文: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
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相关标签:游记写景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自南朝以来,从武昌到京口,依次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隐没了踪迹。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

注释:
烽火矶:古代设置的报警的烽火台之一。
鄂城:今湖北武昌。
裂缝的岩石和各式的洞穴:山上的岩石有裂缝,洞穴形状各异。
红藤绿蔓蒙络:山上的巨石上生长着红藤和绿蔓,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舒州宿松县:今安徽宿松县。
金山、焦山、落星山:江中的著名山峰。
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山上的庙宇状况很差。
楼台亭榭:指增加一些建筑物,与山水相映成趣。
绍兴初年:指绍兴年间初期。
魏国公张浚:指张浚,字国公,唐代宰相。
彭泽县:今江西彭泽县。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古代有关小孤山的传说。
沙夹:指河流两岸的沙洲。
彭泽、都昌:指江西彭泽县和都昌县。
沙鸥和白鹭:指江中的鸟类。 《过小孤山大孤山》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陆游在乾道五年(1169年)初夏,携家带眷从故乡出发,沿着长江行进,途经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最后经过三峡到达四川的旅程。陆游在这段旅途中,特别留意了小孤山与大孤山的美丽风光,并将其写入了《入蜀记》这篇散文中。

在陆游罢官四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一个夔州通判的职务。然而,由于病痛缠身,他无法立即赴任,直到第二年初夏才带着家人动身。陆游一家沿着长江向西行进,途经了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份,一路上领略了各地的风景和风土人情。

最后,陆游一家到达了三峡,这里的山势险峻,江水波涛湍急。在这段旅程中,陆游特别关注了小孤山与大孤山的美丽景色。他在八月一日和二日两天的日记中,详细描述了这两座山的壮丽景色和迷人之处。

小孤山与大孤山是三峡中的两座著名山峰,它们的美丽风光给陆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陆游在《入蜀记》中生动地描绘了这两座山的奇峰险岭、峡谷深渊、瀑布飞泻等景观,以及山间的云雾缭绕、鸟鸣声、花香等自然景观。他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这些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通过《入蜀记》,陆游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的感慨。这篇散文作品不仅是陆游旅途中的见闻记录,更是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过小孤山大孤山》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赏析:这篇文章是一篇游记,主要描述了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的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情趣和韵味。文章通过描写各处景点的特征,展现了山川景物的独特之处。

首先,文章通过描写烽火矶、峭石、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等景点的特征,用精彩的笔墨勾勒出了它们的形象。例如,烽火矶被描述为“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峭石则被写成“杰然特起”,小孤山被描绘为“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澎浪矶则被形容为“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大孤山则被写成“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这些描写简洁而生动,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景物的独特之处。

其次,文章注意到各处景点之间的联系。作者通过描写山与江水相互辉映的景象,构成了整体背景,使各处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江流和船行,将各处景点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江山水图。例如,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大孤山与小孤山作比,更加凸显了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作者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融入了抒情和议论的元素。作者随时触发抒情和议论,引用了传闻轶事、前人诗句,还写出了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这些元素使得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也为景物增添了色彩,使得景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推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文章指出了散文与诗歌在描摹山水形象上的差别。散文贴近山水的本来面貌,写得具体,而诗则更加写意,境象与情思都升华得更为高远一些。这一点使得文章更加全面地展示了山川景物的魅力。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各处景点的特征,展现了山川景物的独特之处,并通过景点之间的联系和抒情议论的元素,使得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和诗意,更加引人入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详情»

宋代诗人陆游的照片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

猜您喜欢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宋代 陆游

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长相思·云千重

宋代 陆游

云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云水中。月明收钓筒。
头未童,耳未聋,得酒犹能双脸红。一尊谁与同。

四月二十三日作

宋代 陆游

颭颭荷离水,翩翩燕出巢。
苔添雨後晕,笋放露中梢。
世路千重浪,生涯一把茅。
款门僧亦绝,无句链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