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两岸色彩醒目的白苹和红蓼,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反正一年四季吃的东西不用愁。等夜宿一晚,第二天又乘风顺流,随意飘荡,不管是在江南还是江北。
注释:好事近:《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近”指舞曲前奏,属大曲中的一个曲调。
湓(pén)口:古城名。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而得名。汉初灌婴始筑此城。故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后改名湓城,唐初改浔阳。为沿江镇守要地。
散花洲:古战场。散花洲古时还有散花滩之名。
白蘋(píng):蕨类植物,现代称为田字草、四叶菜,多年生浅水植物。
红蓼(liǎo):红蓼是长在岸边比较常见的植物。
沽(gū)酒:从市上买来的酒;买酒。
菱(líng):水生植物。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芡(qiàn):鸡头。《说文》按:花似鸡冠,实苞如鸡首,故名。生于池沼中的一种一年生大水草,体表有刺,叶圆而大,浮于水面,花茎伸长于水面上,顶生一花,紫色,浆果球形,果内胚乳白粉质,可食用。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译文及注释详情»
这篇创作背景描述了陆游在公元1178年担任福建路常平茶盐提举的职务,随后在1179年改任江南西路提举。在他东归江行途中,陆游写下了十多首《好事近》词,其中包括这首词。当时陆游已经54岁,他在这段旅途中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词是他在这段旅程中的创作之一。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创作背景详情»
首先,这篇文章是对陆游的词作《散花洲》进行了鉴赏。文章首先介绍了词的背景,指出陆游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作者认为陆游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他的抱负一直没有实现,这段时期他在官场上也有一些矛盾心理。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词中描绘的景色,指出这里应该是春夏之交时的景色,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给人以美的感受。作者认为陆游在这段时间应该是心情闲适遣玩的。
然后,文章转变了对作者心情的描述,指出他的心情变得低回沉郁。他借酒消愁,幻想着漂泊的生活,放纵自己的生涯,不再去想理想和抱负。
总的来说,这篇鉴赏文章通过对陆游词作《散花洲》的背景、景色描写和作者心情的分析,展示了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矛盾心理和对逃避现实的渴望。
《好事近·湓口放船归》鉴赏详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出生在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是汉族。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了家庭的爱国思想的熏陶。高宗时期,他参加了礼部试,但因为秦桧的干扰而被黜落。后来,孝宗时期,他获得了进士出身的荣誉。
陆游中年时期前往蜀地,投身于军旅生活,并且在宝章阁担任待制官职。晚年时,他选择退居到自己的家乡。陆游的诗歌创作非常丰富,至今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涵盖了各种主题和情感。
陆游还著有多部著作,包括《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和《老学庵笔记》等。这些著作展示了他的学识广博和文学才华。在他的作品中,他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陆游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文学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誉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